软件测试的流程
1.需求评审
拿到一个需求,由产品人员设计完原型和文档后,召开需求评审会议,整个项目组开始讨论需求,进行需求的评审,(评审中测试主要参与的内容,分析产品功能点 ,如果有不合理,提出意见和建议)需求评审完之后,会产生一个完善之后的原型和需求文档
2.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负责人根据需求文档内容,制定测试计划,内容包括项目的周期、项目的简介、测试使用的工具、测试相关人员的安排
3.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根据分配到的模块开始进行编写测试用例,在这个阶段如果编写测试用例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需求文档上面的),及时跟产品确认清楚,如果有描述不明确,或功能点逻辑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指出,并要求他们回归需求文档。
4.测试用例评审
测试人员完成测试用例后,由整个测试小组,进行测试用例的评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开发和产品一起参与)用例的评审针对用例的有效性,以及覆盖面进行讨论。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记录并会后及时修改。
5.开展测试轮次
用例写好后,这个时候没有可视化界面,首先展开的是接口测试,从后端那拿到接口文档,进行接口的功能以及性能测试。
等到前端和后端对接好以后,先进行冒烟测试,如果冒烟测试不通过,直接打回此版本。如果冒烟测试通过,就进入系统测试阶段。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截图保存,记录测试的方法、步骤,上传缺陷到缺陷管理工具,定义缺陷的严重程度及优先度。提交缺陷给开发进行修复。跟踪缺陷修复进度,对已修复的bug进行修复确认测试。如项目新增功能,进行新功能验证测试。老功能进行回归测试。
经过三轮或者四轮测试之后,项目基本不会出现致命或者严重bug,bug修复率在80%以上,结束系统测试,输出总结性测试报告,对测试bug以及整个项目做个一综合性的评估,写明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方确认是否可以达到上线标准。
6.上线前的准备
在正式上线前,还要部署一套预发布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准生产环境,此环境是链接正式的生产数据库,服务器。在测试环境中,因为搭建的服务器、数据库与生产环境的区别,在进行一次深度的测试,确认如果没有致命或者严重的bug以后,可以进行生产环境部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