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别的
本来想写完上周写的诗人张稹的故事,但上周提笔的时候可以说是神情恍惚,胡写一气。本周就不接着上周的内容写了,写点其他的,写一些无用的东西。至于张稹的故事,我打算还是在整理好回忆之后再好好重新叙述一遍。
关于无用之道
什么是“无用之道”呢?“无用之道”说的是一些门道,是我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进行总结之后的产物。谓之为道,是说它可以作为行事之参考,这一点同法律、道德乃至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谓之“无用”,是表明它和上述“大道”的区别。“大道”有用,是群体或领导者用来教化目标群体的工具,它往往成熟、自恰、大而影响广泛。“无用之道”相反,它散乱,零碎,小到只足以(甚至不能)对个人产生微乎其微的影响。说是小聪明,它明显不够实用;说是大智慧,它又缺乏深邃的内涵。所以到最后只能称之为“无用之道”。
没有只做一件事能做成的事
今天说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没有什么事是你只做它本身就能做成的。
全知全能的神说要有光,然后世界就有了光。而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人说要有光,需要开电灯的开关,需要按下打火机的发火机,需要擦着火柴亦或是坐在大陆最东端的海角等待第一缕日出。如果想好了要用电灯取光,那就要提前到一个能点亮电灯的房间去。
神获取光,来源于一个念头。而同一件事人去做需要首先思考,思考要如何才能获取光,再根据想好了的方法去做准备。这就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要做成一件事,要先想好怎么去做,再做好准备,随后再去做这件事。在此先粗暴地将其总结为:“要做成一件事,你至少要做好三件事。”
为什么人尽皆知的道理,我却在今天拿出来写在纸上呢?是因为一些奇特的现象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向自己重申这一条“无用之道”。我发现:明明想要不迟到的同事,会在上班前一天的夜里玩手游到三点半;明明想要下午三点跟女友看电影的同学,到了两点过还没有定好电影票;明明想每天去健身房的朋友,每每到了临行之际,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没准备好”……
问题出在了哪里?
当一段时间老是遇到类似的事情,我的习惯是去总结一下问题出在了哪里。
任何人都能将这一类问题解释为诸如“意志力低下”、“行动力弱”或是“忘记了要做好准备”。对于这一类解释你很难反驳,但又总让人觉得这样的解释毫无价值。它们到底是属于“原因”还是属于“现象”呢?
譬如说,“一个人忘记了要做好准备”,这确实能够成为一件事最后没能顺利完成的前置条件,但是知道了这个前置条件并不会让一个人下一次就做好准备。关注点难道不应该在于:“为什么人会忘记做好准备”吗?
显然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意志力低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一个人能顺利的通过:思想准备,行动准备,实际执行等三个步骤最终完成一个任务。事实上,关于意志力的课题,已经有足够多的前辈给过足够多的论述了,以“意志力”三个字为名的书都有不止一本。那么这里再问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没有意志力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知道了做一件事的正确方法步骤,他就一定能在做这件事前做好准备了吗?情况好像并不是这么乐观。我见识过足够多的朋友,他们勤奋、刻苦、行动力卓绝,甚至一般的病痛都不能将他们从学习工作的岗位上拉下来。而哪怕如是的人,也偶尔会出现做某件事准备不足的情况。
因此我认为,当我们把所有类似于意志力之类的主观因素出去之后,很多人在做事的方法上任然存在一些缺陷。无关乎个人品质,是像计算机的程序少了步骤一般,缺少了一个能正确行事的方法准则。这个准则有理由成为人的座右铭一般被时刻牢记,它甚至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必不可少的一种觉悟。
带上你的觉悟
有很多无用之道都具备这么一个特点:它们似乎广为人知,却并没有被人群深刻理解接受。用中文这么一说似乎有些无厘头:什么叫知道但是没有理解呢?用英语说就形象了不少,大概就是 know 和 understand 的区别。
“做好准备”四个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部分人搞错了这四个字的应用场景,大家因为行为惯性的原因能够在不刻意做准备的情况下, 依靠潜意识或环境作用就做好一件事的准备。尤其是天朝的学生,平均每人至少有十年的时间是处在不需要做准备直接靠外界安排就上手做事的状态下的。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做好准备”四个大字知而不懂的原因。他长时间以来,根本就不会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去提前准备规划,而终于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他又已经属于是失去了这种能力的人了。
日本的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被要求自己收拾书包,明天的课程需要用到什么书,要交什么作业,要用什么工具甚至要带什么衣服。全都是自己准备,并从小就得为没做好准备买单。我认为到此就不必再往这个方向深入探讨了。
我要想强调的事,其实是一种意识,一种觉悟:不管你要做什么,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事,小到进行一次晨跑,买一包卫生巾甚至只是给别人发一条消息,只要你是切切实实想把事情做好,你都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任何一件简单的事,相信我,你有足够的理由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或不得不放弃去做任何一件事。
就像我说,我要在晚上下班后跑步回家,如果我不在出门前换上运动鞋,如果我不在下雨天记得带上雨衣,如果我不记住要晚点吃晚饭,如果我不早点完成全部的工作任务,这件简单无比的事就在非常平淡又不可抗的因素的影响下黄了。今天因为这个,明天因为这个,一周五天,三天出意外,这还是在默认一个人有足够的意志力和行动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实际情况。
我现在想问几个问题:你真的是一个有完美行动力的人吗?不管是还是不是,你又是否具备一个为所有事做好准备的人?你有多少事是因为没做好准备黄了的,又有多少是因为缺乏行动力?假如你已经在为自己时不时会丢失的行动力痛心疾首了,你不妨做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我相信一个人把做好准备培养成为习惯之后生活会变得顺利很多。
写在后面
我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和自己想表达的并不完全吻合,甚至可以说相差甚远。并不是说主旨或是内容和我心之所想有差距,而是说力量的差距。每一条无用之道,都是曾带给我心灵强烈震荡的“道”。它们或大或小,但是本应都是非常强有力的。
而在我笔下,当我回头再读的时候,总觉得失却了力量和灵魂。当然我拙劣的行文要为这份缺失负很重要的一部分责任,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些什么原因,我暂时想不明白。这种缺失造成的遗憾感让我心里闷闷的,举例来说,就是我脑袋里的一条必定会帮到大多数人的话,到了最后说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苍白,不仅乏力而且乏味,又不知道问题是出在了哪里。
作为一个被说服者到说服者,这个转变干扰了我表述一个问题一个观点的节奏。我似乎是在作为一个说服者说服一个已经被说服了的人,二我作为一个已经被说服了的人又不知道未被说服者他的痛点在哪里。
以本文为例,我甚至想大喊说:嘿,大兄弟,你知道吗,你说你要不吃晚饭减肥,这意味着你要提前准备好午饭别吃太多,因为这会撑大你的胃,到了晚上饿了的时候被撑大了的胃会给你强烈的饥饿感;下午饿了的第一时间补充一些水果和少量的糖类,以确保你能在不是特别饿的状态下进入睡眠时间;你要清理干净你身边的零食诱惑。对了,在此之前,你要在一周内每天晚上的饭量逐步减少,不要太急,因人而异,你甚至需要两三周才能真正以一个准备好的身体状态进入节食中……
而我如果真正讨论这种话题,似乎文章就成了一个节食减肥注意事项分析。但我想说的分明是:养成“哪怕没有任何人提醒你,你也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上述注意事项准备”的一种习惯或是能力。
最后的最后
说到底,讲的也都是一些不听不懂也无害无妨的“无用之道”。有缘下周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