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回顾
自上次8月6日写完总结后,我继续着找工作的安排,那周除了自己累的够呛外确实没什么写的,生活平平一如既往。在8月15日的时候我决定了我想去的公司并入职。入职的这一周我用了两天来熟悉公司之前和现在要做的项目情况,从第三天开始干活儿。整体感觉除了时间有点安排的紧张外一切都还是很顺利的,工作我也可以完全胜任。虽然现在是周末,但是仍然需要工作。公司的规模在60人,还是按照项目组的形式大家各自完成自己部分的工作。作为公司目前唯一的专业级售前方案人员,我自然是要参与到所有项目里去的,所以忙碌肯定是未来的常态化状态。
真是应了陈老师说的,我的工作就像是我自己给我写的人生剧本一样,忙碌是永远的主题。这真的是我自己导演的一切么?真的是我自己的选择么?我对此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虽然以前我也忙碌,现在我也忙碌,但是以前忙碌只能产出50分结果,而现在可以产出80分结果。我的效能是提高了的。
我目前仍然认为我的忙碌是=自己工作效率X工作内容(包含优先级为紧急的任务量),当工作效率低下的时候就会忙碌,当工作内容尤其是紧急工作内容过多时候我会忙碌。
以前的我工作技能还没有那么强,精力用在快速学习上较多,这段时间里我的技能水平增长速度迅猛,工作效率从低下开始逐渐向合格开始转变,工作大多都是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这时候的忙碌是应接不暇,频频救火。
之后当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的工作路径优化习惯开始发挥作用,这时候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用最少的代价,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个时候别人看起来我好像总是在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例如自己写OFFICE代码,写PYTHON代码,做数据库系统等等,感觉我不务正业。但是我的本职工作全部完成了,并且可以更快速的处理工作,可以同时多线程处理工作,可以让自己的工作产出更大。这时候的忙碌,忙在优化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的我仍然忙碌,我作为唯一的专业人士在公司的前端业务介入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候的我可以有效运用各类办公生产力工具,可以最大化调度时间与工作内容安排,一个人可以保质保量保速度的产出相当于十个人的工作量。因为我承接了更大的工作量,所以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公司各部门配合与项目节点把控,这对我来说更像是通往业务最前线的练兵场,同时我自己还是从一个冲锋陷阵的小兵走向了一个把控方向的位置。
如果这时候的忙碌可以让我从一个输出技能的状态走向一个可以把控项目状态的话,那我的忙碌我认为就是有价值的,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更高层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