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那些渐行渐远的符号

乡愁是一些被稀释的习俗

乡愁是一道妈妈做的菜

乡愁是一碗正宗的热干面

乡愁是一张由此到彼的火车票

参加 十点读书会上海线下第一活动,以乡愁为主题,放在春节前夕举行,大家自然感慨万千。

一、自我介绍,每次活动都有,你掌握正确的姿势了吗?

活动开始,必有大家自我介绍,五句话介绍的要求就很好,能够做到限量、限时,大家介绍下来,能记住几个呢-立白主持人这么问,也倒是提醒了我,一定要用心去听,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住几个感兴趣的伙伴的信息(故乡、爱好、目标、特长、职行业)。对于自我介绍,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

第一层,有逻辑清晰的表达,但这一层,就蛮有挑战的,不同场合不同版本,但简约、123的表达是必须的,因为时间啊、多了也记不住,建议做好准备,想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哪些方面,不要超过3个;

第二层,主动倾听,记住你感兴趣的那个人的信息;

第三层,看看你总共记住了几个,是不是你被提问,你就会躺枪了。

从《乡愁》,我们读到了什么

活动正式是以余光中的《乡愁》朗诵开始,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但从作者背景、阅历、当下的背景入手,必然不会错。

其中有位伙伴提到作者写诗的年龄,那么推测诗中所提到的妻子、母亲的坟墓也可能不是作者亲生经,应该是自己的所见所感,这个有点推理小说的读法,蛮有意思,竟然是以为女同学提出了的,默默的点个赞吧。

那么乡愁到底是什么,分享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样的答案,但小时候的记忆却构成了很大的比例,对于乡愁,更多的是一种渐行渐远的情愫符号,那些人、那些景、那些食物……

除了精彩的朗诵之外,光叔的《每一个节日都一样》更使得大家同频共振,节日不再那么令人砰然行动、不再那么充满期待。

接下来是一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九重阳,插茱萸,登高也成为一种习俗,这首诗也是将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大家踊跃的发言,对于节日对于乡愁,梳理分享中的观点:

1、乡愁应该和一些文化习俗相关联,节日的符号相关联

2、乡愁已经说不清什么了,乡愁就是乡愁,我们从其中一点说说看,例如我们传统节日,现在节日慢慢地被稀释了,谈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节日的意义,就是与他人连接,共在,但现在是由于通讯和交通的发达,是的这种“共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变得不那么稀缺了。例如3-5分钟我们被拉进不同色社群,瞬间就在一起来。然而今天的节日,渐渐地“微信化”了,这种节日的“微信化”,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稀释了我们心中的节日感。

3、我们小时候彻夜长谈伙伴现在你还在联系吗,其实已经很少了,虽然我们的沟通方式变得更低成本、廉价,但本质上已经从原先的蓝牙模式跨越到Wi-Fi模式,从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变成一多对群聊模式,关注点变得多了,深度反而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联也慢慢淡化。

4、乡愁,让它成为我们心中深藏的情愫,让它成为我们在大都市追求更优越更有品质生活的动力,让它成为我们和一辈子在家乡的同伴们的区分线-因为他们没有走出去过,配不上谈乡愁!

杨婷朗诵顾城的诗,让大家感动、感到温暖,专注于当下的、身边的幸福。

三、漂流图书馆,交换书籍

作为十点的会员们,大家尽管职业行业不同,但有一点是同频的,那就是对阅读的热爱,我相信,这更不仅仅是爱好。交换书籍,推荐好书给同伴,也是一种以是为介质的交流,同时也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方式,以某个专题继续沙龙,如旅行,比如大家在吃饭时候提到的体验丝绸之路、理财什么的。

这个书籍的管理、登记、共享目录需要一个简明的流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当前,班委立白来管理,辛苦了,小白,十点的大白!

四、致谢

套话来了:

感谢十点读书会

感谢班委们的精心安排至

感谢分享的每一位嘉宾

感谢,在十点遇到你们

致热爱阅读的十点伙伴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梦里梦外 我总见怪 相逢对白 无声存在 春去秋来 影射飞快 郁结成灾 挥散阴霾 梦里外你来的悄无声息 对视间从不说...
    夏花炫烂阅读 3,638评论 0 1
  • 这些年,每天都在都市的繁华与疲惫.焦虑与忙碌中行走着,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本来的面目,一直渴望,能和...
    明月清风_b44d阅读 2,84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