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扫心地却尘埃

也不知是哪一朝代的老和尚,竟然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通俗得再不能通俗、哲学得再不能哲学、佛法得再不能佛法的《扫地歌》,曰:

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人活世上一辈子,最难的也最容易的事,就是能不能给自己的心地每天清扫一遍了。我们都知道,一块地面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清洁的面貌;一个人的心地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心情去生活。

任何人都会照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是一面普通的镜子,也可以是一面看不见的镜子。普通的镜子只是告诫你面必净衣必正,让你有一个清爽的样子。如果把这面镜子换一个样,也许,它还可以照出你的心灵底子,看看你有没有灰尘蒙蔽了你的双眼。一旦这面看不见的镜子中的你开始不再认识自己的时候,极有可能就会丧失了自己的信仰,丢掉了自己的本性,模糊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经常地反观自照,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清扫方法。

为什么老和尚能够安然圆寂,据说还活到130几岁,也许,跟他留下的扫地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生不可能是一个净地,人生也不可能都做到“眼根清净,常登觉地”。要用大慈大悲之心看自己,也要用大慈大悲心之去看别人。只有心怀坦荡,方可真诚发露;只有好自为之,方可太平无事。

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何必计较凡尘俗世的名利,又何必在意过往云烟的烦恼。《大学》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一心正念,方得正果。” 修炼自己的心智,纯正自己的动机,专心打扫自己的方寸之地,让心底世界回复原本的清静,何愁不落得个逍遥自在的快活。

人在尘世,诱惑多多。谦卑为人,为善积德。劝善者当先自善,教人者当先自教。污垢不除,何善之有?不良不善,何以范人?自扫是本分,扫他是责任;自扫得自在,扫他更快乐。即使听到他人的恶口,遇到不平的坎坷,也不放在心里,和和气气,就如同在水上写字一般,那种快活自在,有谁能胜得了你。

时常反省和检点自己的心念,真是人生在世了无牵挂的好事。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已功。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灾乐祸。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 人情变化无常,世路崎岖不平,如果以出世的心念,面对入世的事态,何愁不能从尘世中解脱出来。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人生本无大事,生死也就两字,很多命运之中的涅槃存在于自然运行的规则之中。但是,人的生命之中有一个要义不可违背,那就是不能忘记清扫自己的心地。临老时分,只求个清净的去处而已。

草木有情知春秋,不叫真情付东流。如果见什么就烦什么,那日子还怎么过,那还能做什么事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算是和股票投资者交流比较多的,我发现对大部分股票投资者而言,面对波动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是非常痛苦的。真的是涨也愁...
    加加不减阅读 314评论 1 0
  • 乘着9月开学季的风,我们一图壹世界与虹桥社区携手一起为50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导图学习会!让我们见识到...
    雨润禾谷阅读 854评论 0 0
  • 杨百顺的弟弟杨百利,在“延津新学”仅仅上了半年学,就退了学。杨百利退学不是因为杨百利出了差错,像在老汪的私塾学《论...
    姜辣素阅读 708评论 0 0
  • 青春还剩下一点余温焖在里面的人渐渐枯萎是谁在灯火阑珊处流泪 还剩下一杯烈酒喝完了就启程还剩下一盏心灯熄灭了就出发 ...
    彦子枫阅读 226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