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动起来再说

如题,在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其实没有想好写什么,但既然要写,就开始从自己感触最深的点开始着手吧,写着写着,主题就清晰了。

这两天正好看到关于管理的两个意思接近的词,一个是“雷霆手段,菩萨心肠”,一个是“雌雄同体”。

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是,做事上要果断,要雷厉风行,做人上要有同理心,保持善良。理解起来容易,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往往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作为一个管理者,有时候对事、对目标,当员工说难时就容易放低要求,对人性却有时候又不能换位思考,不愿意倾听,容易独断专行。

对于前者,我觉得容易放低要求和退步,是因为自己对事情本身难易度没有概念,只一味地提要求定目标,而对如何执行自己很茫然,没有钻研透细节。所以员工说难时,自己就容易动摇。反观,自己对一件事很坚定时,往往是因为我对如何做成这件事是有情绪的思路和对问题的预判的。对如何拿到结果是有预期的。

所以,面对一件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或拿不准的事情,自己的想法就是先动起来再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不要一开始就力求百分百完美,先完成再完美。有时候,很多机会就是在纠结、犹豫、追求所谓的完美中迟迟不敢开始,最终选择放弃,之后又后悔不已。

这个方法也可以叫做“小步子理论”或“微习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要把目标定的过于宏大,先从小的改变开始,逐渐给自己树立信心,从而建立习惯后再去挑战更高的目标。比如,我现在对自己的减重目标不是三个月减10斤,而是每天晚上坚持代餐,尽量不吃零食,从基本的饮食习惯调整开始,而不去盯着减10斤的数字,因为按照以往的教训,一旦数字变化不大,就会很容易放弃。现在我已经坚持一个星期的晚餐饮食了,零食基本上杜绝了,偶尔会吃水果代替零食,但问题不大。所以我的饮食习惯慢慢变得健康,养成微习惯后,不断地给自己一个个正反馈,这样我就对减肥有了更多的信心。

所以,当自己想改变某一种现状或培养一个习惯时,就从一件小事开始,逐渐就会带来一系列好的改变,不妨一试。

前两天还和朋友聊到了人性的问题,确实之前自己花很多的精力在事上,对人的琢磨和关注太少,现在,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带领团队把事情做好,更需要把氛围营造好。如何营造?就是要多关注员工的需求,多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需要的。这就和做销售是一样的,要懂人选、识人性。在与人的相处中,要学会放下自我,不要时刻想着让自己成为主角,多去给周围的人更多的关注,让对方感觉到受尊重,因此为人处世就要学会圆润、周全,在别人感觉好了,自己也就自然达到沟通目的了。

之前老有朋友说我太过严肃,自己以为这是严谨的表现,但实际上是自己放不开,太过拘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太自我为中心,所以,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是我今年需要改进的目标。

这周收获还是挺大的,突破了自我,业务上更精进了一步,人也更坚强了一点,虽然偶尔还是会脆弱。个人的情绪和心态也还算稳定,遇事也更加从容了。这是好的征兆,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不要急,慢慢来比较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很是迷茫。 下班后经常去住处周边的散步道漫无目的的走路,发散性的想着,我身无长物,除了现在的工作...
    咕噜咕噜吴阅读 243评论 0 0
  •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思想决定行动,是对的。但是当我们真的很迷茫的时候,想得越多越容易迷茫,因为人是飘的,没有把根扎下来...
    如白Gabrielle阅读 120评论 0 6
  • 1个月之前的我是个除了能坚持写写流水账式日记外,做什么都坚持不下去的人。学英语,学完就忘记,学画画,坚持画了几天又...
    知晓得阅读 224评论 0 1
  •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 2019年我的目标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该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
    浪迹天涯的咖啡阅读 874评论 6 48
  • 我们都常会有这种时候吧:躺在沙发上吃着零食刷手机:看到朋友圈的夜跑打卡,看到微博上女明星都在狂练肌肉,看到知乎大咖...
    啥呀啊阅读 77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