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某天在微信上跟我说起“你为什么不开个微信公众号呢?你文笔那么好,不要浪费了。”
我讶异,只是在同一个学习群里发过两篇学习笔记而已,竟然被他留意了,我当然不至于自恋到真以为自己文笔好,不过,经他提起,我开始认真考虑写作这件事儿了。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过,工作之后,就变成了“周记”甚而“月记”了。春节回家,翻箱倒柜,漫天尘土中,寻到一本硬壳笔记本,打开一看,歪歪扭扭的圆珠笔迹,记满了高中时期的压抑愤懑和片刻的欢欣时刻。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有的人要用苦闷压榨才能迸发出字字珠玑,有的人需要呷一口香茗、品一块甜点才能诱惑出跳跃笔尖的文字。这本卡通小人封面的绿壳笔记本似乎表明,我更倾向于前者。
那时候,最依赖的姐姐结婚不久,有了小宝宝。以前每次情绪波动都要给她打电话。“长姐如母”,从小到大,她都是我的心理寄托和情感依赖。
记得每一次生日,她都会给我寄一份小礼物,再加一封信,平时则是书信加电话。从邮局拿到书信,总是会引来同学欣羡的目光。要知道,在电话普及的年代里,拆信读信在稚嫩的青春里该是一件多么古老又浪漫的事儿呀。
趁着每次体育课的时间,插上电话卡给她拨过去,还没进入正题,她就说“宝宝哭了,不说了啊。”突然间,我意识到她有了自己的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的家。
她没有时间再听我的欢喜和苦闷了,有那么一阵子,我会觉得结婚怎么会那么烦?那么多事儿呢?她的婚姻让我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无奈,我就拿起笔,倾吐给我的日记本吧。就这样,写着写着,写满了厚厚一本。
回头来看,只觉好笑,原来的忐忑不安、眼泪欢笑,现在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青春年少里真的会是一种惊天动地。那本旧旧的日记本竟穿越时光带给我新的感受和惊喜。所以,现在把“月记”改为“周记”似乎也不是太难的事儿。
二月的最后一天,公众号终于发出了第一篇文章:发型师阿烁——献给每一位努力奋斗的90后。发型师的故事在春节期间就酝酿着,但迟迟不曾提笔,没有目标、心中迷茫、懒到只剩躺和吃的我就这样拖着了。
现在公众号既开,就要对她负责,一周一篇是对自己的诺言。
我不知道能写出什么,也曾担忧写不好被人笑话。神助自助者,幸运也不断降临:发现同事在看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丛书,立马借来一本《怎样写作》;被格格拉进一个读书群,群内都是爱读书爱跑步爱写作的小伙伴们,相互鼓励和交流的氛围真的很赞……
执笔开写,虽然不知道会走向哪里,但我相信文字会成为链接时光的神奇密码,回头看时,嘴角上扬,就已足够。
~童话2017@第5篇:11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