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比别人多一分

只比别人多一分,是今天培训班上为我们组打多少分的最终分值。

只比别人多一分,并不是狂妄、骄傲和目中无人,而是对应生活的一种态度。

一、只比别人多一分,所以我跨越千里。

因为知道张文教育研究院,知道张文质生命化教育,读了张文质老师的一些书,对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和教育有了些许认知。因我比别人多一分对张文质教育研究院的了解,所以我跨越千里在深圳结识一群有梦、有趣、有料、有能的榜样。

二、因为比别人多一分,所以我如饥似渴。

因为比别人多一分对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信任,所以我如饥似渴的倾听每一位导师的讲授生怕其中有所遗漏。

(一)教育的本质:从关怀儿童生命出发

今天张文质老师强调真正的教育应该从关怀儿童的生命出发,保障他们的基本尊严和睡眠等基本需求。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教育中的优胜劣汰的观念扭曲了儿童的成长逻辑。强调应将儿童视为生命个体,而非手段或工具,即使他们在学业或品行上存在问题。

讨论了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忽视儿童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价值,以及这种忽视如何影响儿童的幸福感和成长。教育者和家长应从生命的角度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想做个超越父辈的父亲就应多一分关怀儿童的生命出发。

(二)家教的认知:家庭教育与生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在情绪稳定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应将自己孩子视为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曾经也在公众场合谈到教师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孩子,首先这是自己给自己的福利,其次是有血缘关系都教不好,怎么教好没有血缘关系的学生。

张老师提到了独生子女教育的局限性,倡导有条件的家庭应生育两个或以上的孩子,以利于孩子的成长。我认同这个理念,如果一个家庭不止一个孩子,家中的“小皇帝”现象自然会减少或是消失。

(三)自我的教育:重新养育自我。

张老师讲述重新养育和培育自己的重要性,指出一生都需要有自觉地去支援和提升自己,方法就是通过刻意为之,比如日更写作、阅读、认识新朋友等,可以逐渐将刻意的行为转化为随心所欲的手艺。写作训练的重要性的原因还在于通过写作来构建个人教学对话和提升教学境界。

三、因为比别人多一分,所以我学着理解。

教育中的理解与温暖

李淳之编围绕教育工作中的理解展开,打开了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好最终会被学生(孩子)感知的认知天窗,所有的“都是对你好”都要基于学生(孩子)的感知。

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感激能极大慰藉教师在工作中的辛劳与精神消耗,而学生的不理解和恶意则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理解被视作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抚慰和疗愈教师在工作中的付出,使教师更加温暖和有意义。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四、因为比别人多一分,所以我感知优秀。

从个人到共融深化师生理解的教育叙事,教育叙事作品的优秀在于呈现师生之间的深刻理解与交织,这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日常互动中逐渐加深。通过对话和共同活动,师生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教师的生命体验和自我追问应当与学生分享,即使孩子可能尚未完全理解,这种信任和对话能够促进其成长。当前的叙事作品常缺乏深层次的心灵共鸣,仅停留在简单的鼓励层面,未能展现师生间真正的心灵律动。这曾经是李淳老师的一些思考。

比别人多一分不是狂妄,是多一分阅读,是多一分坚持,是多一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