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印象是纳缩体系存在且成立的基础,更精确的肯定了一切的存在价值。
先解释一下与之相关的两个概念,“世”与“界”是两个概念相似但存在形式相反的字眼,而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不可分割,即可以代指人类文明也可以代指宇宙。“世”与“界”的共性,主要分为12个维度(这是“中”即“界”的分类方式,区别于“成”即“世”的分类)
1.次元2.次宸3.次纪4.主元5.至导6.世印
7.公时8.镜周9.镜外一维10.镜外二维
11.镜外三维12.镜外满偏
此处作引,先讲明中成六维——世印,兼有“公时”少有涉及。
“世界印象”(世印),其概念便体现着纳缩唯心主义的为主的特点,表面来看,“世界印象”产生于人的自我印象。但是世印作为“中”的最底层存在形式,对联系“世”与“界”极其重要,世印的名称并不是研究的重点,此处借图示,了解世印原理。(注意:克莱因瓶存在于狭义上的四维,但仍然可以呈现在二维或三维,但不具有其在高维的作用,或者说,其在四维是因为其性质而被划分在这一类,故世印的机理了解,以上概念图、模式图只用于记录,不属于中成形式,若从中划分角度,克莱因瓶存在于镜外三维,具体划分标准,之后会提到)
①概念图:世印是生物的专权,这里只拿人的世印作例,每个生物的诞生,伴随着一个世印单位的产生,世印单位元可看做一个立方体,其对角线是唯一一条私时间线,叫作“理论标线”,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对角线,称为“未导性公时至导”,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公平公正,都具有相对性。当然在纳缩第二则知所谓相对性公平公正是“正义满偏化(因为正观泛滥引起的失导或偏导现象)”的借口。在这里可以看到,“绝对公平”的存在——初始世印单位元完全一致。
②演变:公时至导是由公时间线产生的,当公时至导开始“安排”“扰乱”私时间线时,初始世印单位元开始演变,私时间线发生随机曲折(少数有断裂情况,作为走马灯的前提),而单位元开始分裂,成为无数个随机组合体基,期间,公时至导无时无刻联络者所有单位,使复杂的演变中充满有序。
分裂过后,所有单位在至导作用下进行拼合,整改,删减,最终成为一个极其不规则的“体”,其“形”受公时至导即公时间线的控制,受私时间线的初次曲折影响,此时,私时间线根据初次曲折的趋势与“体”的形进行二次曲折,公时间线成为已导状态。即得模式图,一旦形成便已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