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陈金的《隐秘的角落》霸了最近的荧屏和剧评。
首先恭喜国剧的进步和能够探索的尺度,无论剧集的篇幅、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诚实度,都有了难得的飞跃。
当然,相比原著《坏小孩》,尺度上还是有所保留的。
严良在亦正亦邪中摇摆向好,人设也被与丁浩合二为一,用另一种方式和《无证之罪》、《沉默的真相》相关联;
普普的遭遇被隐去,目的更温情,小姑娘的眼神让原著整体压抑的氛围增添了些许明亮和柔光;
朱永平在市井的烟火气中多了人性、多了让人同情的无奈;
而朱朝阳的黑化被合理的弱化并演绎出迫不得已的被动。
简单来说,剧中的行为推动力更多的人和人之间对爱的渴望和挽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病态的;
而书中的行为推动力,更多的对私欲的维护和满足,无论动机。
当这些问题被聚焦在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个群体一直以来是被冠以“单纯”、“阳光”、“花朵”……的标签——
小孩。
那么让这个群体的“隐秘的角落”被挖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个词儿开始浮出纸面——“亲职化”。
三角关系在分类上有三大类——代罪羔羊、亲职化和跨代联盟;
其中的“亲职化”是指亲子间角色的倒转,子女忽视或压抑自我的情感和需要,转而承担原本应由父母承担的照顾家人情绪或生活,分为情绪性亲职化和功能性亲职化。
在片中,刘琳饰演的妈妈在朱晶晶死后从医院回家,就曾无力的抵在朱朝阳的肩膀上痛哭。一个初中生,俨然已经成为了独立抚养儿子的母亲某种程度上的精神依靠。
“亲职化”可能会造成两种个性的适应,一种是“乖兽”,另一种是“困兽”。
“乖兽”的孩子会过于考虑他人,取悦他人,认同他人,自我否定,有受虐倾向。
而像“困兽”的孩子会防御,反叛,退缩,攻击,感觉迟钝,虐待倾向。好像一个人总是被危险和敌人包围,不得不时时保持警觉。
更多的是会两种同时存在,或者不同程度的混合两种个性,或者从一种变成另外一种。
朱朝阳就是在从“朝阳”向“东升”逐渐黑化。究其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原生家庭对他们进行情感压榨,父母的冷漠和无情让孩子无法正视自身的情感需求。
所以孩子常常就会不自觉地回归防御和警惕模式,也会强迫自己去适应环境,从而隐藏自己的极端的情愫和行为,而且会隐藏得很成功——因为他们很早就长大了,他们知道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伪装自己。
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亲职化”性格,这不知怎么让我联想起我喜欢的卡通人物里唯一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孩:麦兜。
麦兜的故事没有多少连续的情节、麦兜的年纪小、麦兜是写给小孩子的人物……
这些我都是知道的,所以完全把他和朱朝阳放在一起对标,并不十分恰当。
但我只是想拿来印证一个推论,即便同样是单亲家庭,小孩子未来的走向,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可以提前看片,老片子《麦兜响当当》。
片子有点长,不是普通的儿童卡通片拍摄方式,完全当作一部电影来拍,手法,场景、音乐……
情节缓缓的流淌,人物悠悠的说话,暖暖的配色……
这样的不够热闹的片子小孩子不一定特别喜欢,像当时只有2岁半的凯文。
他只喜欢看到小小胖胖的麦兜,镜头里只要长时间没有了麦兜,他就会瞪着眼睛疑惑的问我:“麦兜哪去啦?”
凯文是能看懂一些的,只要不是太隐晦的句子,他也都懂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麦兜和朱朝阳哪里不一样。
【麦兜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朱朝阳只想取悦父母】
一只小小猪,那么自发的懂得珍视身边的人,不想让每个人难过。
他试卷上涂涂抹抹,只为了不用好朋友送的雪白的橡皮,怕它变黑、缺角;
他把屎拉在课堂上,只为了不打断老师唱歌;
他夜晚努力背生字,只为了要争气,要得A,而宁愿放弃自己最喜欢吃的快快鸡!
在山上学太极真的又无聊又辛苦,他也会偷偷的想要溜出去,但他听说了道长的希望后,还会重新上山,哪怕最后学艺不成被人狠K一顿。
而朱朝阳呢,父母离异,母亲工作繁忙只知道关注他的学习,父亲已经另外有了家庭和孩子。
对于第二个孩子,爸爸对她的宠爱,大大超过儿子。
而对儿子的弥补,就是见了他带他去买东西,用金钱去弥补缺少的陪伴。
所以对朱朝阳来说,保持一个好成绩,是获得爸爸妈妈关注和宠爱的方法。
直到一切事情结束、暑假也结束,他和母亲吃饭,仍是笑着说,我这次又是第一名,你不是一直想让我成为你的骄傲吗?
这个时候,一个还能够笑得出来,谈论和炫耀着成绩的孩子,俨然已经将这种取悦扭曲变形,像宣告、像挑衅、像灵魂沉沦的讯号。
【麦兜行为单纯、不经设计源自内心,而朱朝阳是精明的计划结果导向】
不想橡皮变黑、所以不用它;
不想打断老师、所以不举手上厕所;
不想妈妈失望、所以赌上快快鸡;
……
傻不傻?
傻。
却可爱得要死。
麦兜靠自己的小猪脑子“设计”了一切,却全都是傻傻的痕迹。
而朱朝阳呢,一切都看似不留痕迹,最终全身而退,以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堪称满分设计了。
他活得那么努力,每个学期都考第一,很懂事的自己照顾自己;
他隐忍着忽视自己的爸爸、趾高气扬的王瑶、和欺负自己的妹妹;
他体谅着辛苦工作的妈妈、毫无怨言的隐藏着自己内心对亲情的渴望。
但他太想拥有一份来自父母的爱了,哪怕是短暂的、随机的。
所以朱晶晶死后,他很自然的坐回了盼望已久的爸爸车子前排的位置。
直到事情发展到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地步时,母亲哭着对朱朝阳说,当初是你爸在外面先有了人。朱朝阳才冷漠地对母亲说,那是因为你们都只在乎自己。
朱朝阳与父亲吃甜品时,在发现了父亲包里的录音笔之后,朱朝阳冷静的拉上拉锁,接下来,对父亲近乎真诚的演出了一段话,让父亲对自己的愧疚感更为强烈。
对朋友,朱朝阳的不信任、其实从最开始一直延续到全剧终,他始终没有相信过任何人。
这种不信任,最后还加上了对事态发展无法挽回的恨,他恨严良和普普将他卷入到了风波中。
他自己保留了复制卡是为了自保,而第二张给严良的空卡、并且故意在厕所说出这件事让张东升听到,就是为了设计借张东升的手除掉另外两个知情人。
最后把严良和张东升都约到船上,让他们两个正面冲突,包括最后严良挂在船上,他却始终没有伸手拉他。也是朱朝阳的心机。
而这种冷漠结合过人的聪明发挥到别处,就变成了更为极致的“设计”。
剧中朱朝阳在写日记的时候,有一次是他的鼻血滴在了日记本上,但是后来当天的日记中却没有血迹,可见朱朝阳写了两本日记,或者是暗示朱朝阳的日记本就是经过了不断的修改和美化,借此成功让自己全身而退。
这种设计,细思极恐。
【麦兜的世界是开放的,朱朝阳的世界是封闭的】
麦兜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但并不孤单,他的世界是开放的,身边的长辈、朋友都在给予他关注、理解和爱。
麦太会及时和麦兜聊聊他经历的各种琐琐碎碎的事情,包括麦兜把屎拉在课堂上后,麦太都会教他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这样大声喊“我要上厕所!我要上厕所!”
再比如教授写给麦太的信,最后那一句评语:“他不是低能,他不过是善良。”
这是多么温暖的学校、多么温暖的教育、又是多么真诚的去了解一个孩子。
所以,麦兜可以做一只简单的小猪,他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很美好,高兴了就笑,不高兴就哭。
但朱朝阳的世界的封闭的、单向的,没有朋友,妈妈也不在乎他有没有朋友、不探究他不曾表露过的内心的需求。
在一个缺少充分关注和正确引导的环境里,他根本无从知道怎样生活是对的、怎样走出这个封闭的世界。
朱朝阳的父亲还过早的把成年人社会中的世俗带到家庭中,他过早的引导儿子要如何察言观色、权衡利弊,并且要懂得根据外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但是,他却没有教育孩子如何保持自我、如何正确思考、怎么对待自身的情感需求。
他的母亲更是将内心对前夫的不满、对儿子的期待、对自己的悲戚都搅和在一起,和儿子的沟通,只有成绩和学习。她发现不了什么,因为她跟本没有在意过。
甚至在老师找她谈话,表示孩子不合群的时候,她对老师和孩子的回应都是“孩子在学校只管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交朋友是走上社会才干的事情”。
她又一次失去了正视儿子需求、跟儿子沟通的机会,在无形中巩固了朱朝阳孤僻隐忍的性格养成。
在发现儿子不能理解她时,她强烈的控制欲又掺杂着恼羞成怒涌了出来,她似乎已经失去了和儿子沟通的能力。
所以,不难发现,那个非但不愿妈妈、朋友伤心、甚至都不愿踩到蚂蚁、弄脏橡皮的麦兜,即便在单亲家庭中,仍然是在一个健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
有着孩子的一切缺点、也有着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而《隐秘的角落》告诉我们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角色的缺失,让孩子更多的负担起了成人世界的错误。
那些本不该有的忽视、以爱之名产生的偏差、占有欲支配下的爱、沉默者的嫉妒、自卑者的偏执,联手扼杀了他们本应从童年起去建立的美好。
人说“不好的人生要用幸福的童年治愈,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