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儿子约来两个同学,一起打球,让我准备好足球和篮球
先打篮球吧。
恰遇继磊一家,我们四人组成两队,开始打半栏。
儿子打球不惜力,跑啊跑,身体对抗就显得猛烈,由于眼里还没有队友,一个人突突突,很快就大气直喘,汗流浃背,直呼,我不行了,跑不动了。问题出在,他只一个人跑,忘记了和队友配合传球会很轻松。我提醒几次,无果,看来,拍球的感觉超越了一切。
喜欢打篮球,是从七年级开始,每个星期五下午,我都会找他们打一小时。因为同龄人喜欢篮球的多,从六年级开始喜欢的足球就慢慢冷下来了,乒乓球也少了。这里头,有我的影响,也有他同学和老师的影响。
姥姥看他天天一早六点出门,8点多一身汗气回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还要发出各种累热饿的叫声,于是批评我们把他的假期搞得比上学还忙。
在老人眼里,假期就要好好休息,不要学这学那。我们呢,则认为需要增加一些项目丰富孩子的生活,而且这次篮球学习,是儿子主动提出来的。两代人的教育观点很难达成一致的。我们觉得,对于男孩子来讲,运动是很好的学习,靠实力赢球,而实力源于不断的训练和感悟达到目标。三十年前的我们过童年,温饱问题刚刚解决,家里没有钱供孩子学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各类特长兴趣班也没有兴起,顺其自然是最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很多孩子要么参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体力劳动,要么看家护院,只有经济富足的人才有想法和机会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文化课的机会,比如老四中毕业的刘二哥会弹琴,他就让儿子练琴。
儿子回来时,我正平躺在床上缓解腰板的酸痛,
我问,今天又练三步篮喽?
儿子说,我们队是今天受到批评最多的一队,教练说我们做的不标准,我觉得挺好啊。
我说,教练看你们的技术,会放在大团队里对比,你觉得不错,他可能觉得和其他人比弱一些。
儿子说,还有那些小屁孩,还嘲讽我们的三步篮差,我看,他们也不怎样。
我笑着听他描述球场上的场景。
再说足球。
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燃起了儿子对足球的关注,不仅仅是球技,还有足球相关的文化现象,比如足球俱乐部收入,比如各国地理,比如国足多次失败的原因分析。
B
我做了两个小时的板凳,把自己3年里在薛城教育网上的文字复制下来,放到四个文件夹里。分别命名为“教育需要合力”、“和学生较真儿”、“儿子成长记”、“和青年教师谈教育”,这种梳理是很有意义的,也给我新的动力,需要继续做好思考和记录。
如果没有记录,儿子成长的事情都会烟消云散,文字的神奇力量留住了当时的画面和声音。他凑过来看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有的模糊记得一点,有的完全忘记,于是在笑声中发出疑惑,“我是这样的吗?” “我这么傻啊。”“你怎么这样对我?”
意外发现和号子的对话,我发给他,13年前的一次对话记录让如今26岁的他再看一遍,他自然感慨万千,也发来了长长的短信。
“很认真的看完了,内心很复杂,也很有感触。日记中的内容现在想想隐隐约约还有一些印象。
转眼间我也是一个到了快要结婚的年龄了,回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真的很有意思。小时候的我想要快快长大,当时的想法仅仅是为了不再每天提心吊胆,怕挨熊怕挨揍。现在想想,有些好笑又有些伤感。那时候的我真的不是一个乖小孩,让我妈操碎了心,有的时候弄得你和玲姐也很头疼,如果说现在问问我恨不恨当时我妈对我的教育方式,我想我现在的回答是“应该的”。每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而当时我妈所处的环境还有所背负的压力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体会的,一个女人要支撑起一个家庭,她想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只好拼命的工作。面对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她想法也很简单,想着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不要学坏了。在这基础上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学习,以后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不要活的这么累。所以她选择了她认为的正确的教育方式。
其实对于我来说还好,因为还有你和玲姐,你们对于我来说就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很怀念那段你们还没有搬家的时光。看似一家三口的我们每天一起上班上学,一起下班放学。每到晚上那个五楼的小屋里传来了三个人说说笑笑,洗洗涮涮的声音,饭后听一段收音机,日子过得舒适 简单 快乐。现在想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开家在外工作也有快三年时间了,也是越来越能体会压力是个什么滋味。很多事情也渐渐的可得看明白,自己的脾气也是收敛了很多。时间过得很快,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次回家看到身边的家人都感觉变化好大,褚众已是一名初中生,声音也变得浑厚低沉,金金也即将步入中学的校园。
现在的我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开心。马上结婚的人了,更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自己真的已长大成人。”
C
儿子的物理学习小组结束了。
上午,他还问我几个关于蒸发和沸腾的问题,我凭借多年小学科学教师的底子做了分析和解答。
由于老师对四个孩子分别给予评价,如聪明好学,遇疑善问,沉稳踏实,灵活机敏等。三个男孩以一顿晚饭来结束这段学习活动。
D
坚持和儿子、老婆运动一小时,英语半小时,读书且笔记,尽量多做一些家务,这就是我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