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电影院看了岩井俊二的新片《你好,之华》,陈可辛监制,周迅和秦昊主演,胡歌强势客串。不管是幕后还是台前,阵容都很华丽丽。
故事主要讲述了秦昊饰演的作家尹川,在同学聚会上重新遇到了自己的昔日恋人“之南”,其实是之南的妹妹之华,在与她联络的过程中,揭开了之南的人生之谜,同时又收获了重新开始写作的动力。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像一首隽永的小诗,清新、自然。电影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唯一一个反面角色,那个毁了之南的渣男老公,还是胡歌扮演的,完全没办法让人恨起来。
这部电影如果是别的导演来拍,其实已经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了,但是残酷青春美学的岩井俊二加上爱情片圣手陈可辛,这部电影对他俩来讲,只能算是合格,但不能算优秀。跟岩井俊二之前的电影《情书》风格类似,但肯定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故事很细腻,很浪漫,也能感受到创作者在尽量地生活化。但这么一个故事,再用很多生活细节去显得生活化,也还是构建在生活之上的,很文艺的一个作品。不管是尹川几十年如一日地爱着之南,之华跟尹川通信,之华的女儿跟尹川通信等等这些情节,其实都是很文艺的,情感永远像未经污染般单纯。当然这些文艺提供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审美,会让人觉得世界很美好,爱情很美好,过往很美好,连渣男都很美好,因为渣男还有一段内心独白的solo,也不仅仅是胡歌演的,反正就是让人无法讨厌起来,所以我在被这部电影建立起很多美好的审美的同时,觉得好像是在拿一个滤镜看生活,看电影。
故事很美好,但是没有特别能触动到我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电影只能算及格不能算优秀。岩井俊二的《情书》《梦旅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都在拍青春,有些青春和我的青春根本不搭边,但我觉得那里面有特别能触动到我的地方。情书里面那个藤井树爱藤井树,却一直未说出口的暗恋;梦旅人里面小伙伴们一起从精神病院里面出逃,最后那个枪击,黑色的羽毛飞了满天;关于莉莉周一切的残酷青春。即使看过很多年以后,我依然能记得很多情节和画面。
电影里面的情节写信,对于现代人来讲,其实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不是说收到信用卡账单那种信)。我在想,假如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手写的信,有人在信里给我聊天,我应该会觉得很新奇,很吃惊,这年头,还有人写信?微信电话网络如此发达,我实在很难想到谁还会愿意经常手写信。写信的确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在现代,却像是罗曼蒂克的消亡。我在异地上高中的时候,跟初中的小伙伴写信,发出一封信,等待一封回信,都充满着期待和快乐。我到现在都还保存着这些信件,因为这一封封书信帮我度过了异地环境最初的适应期,收信和写信的快乐,是及时达的聊天传达不了的。但现在,写信寄信已经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了。想到以后的小朋友不知道手写信寄信收信是一件怎样的事情,那该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
信件这种非直接的沟通方式,反而传达出一种美感,让人觉得自在,在信件两端的两个人,因为没有过多实际的接触,反而会让想象的翅膀飞出去,我们会在内心塑造一个符合自己心理的对方的形象。
想到两部书信体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老徐早期的电影,中国化本土化了这个故事,内核没变,姜文这个男主选的挺好,年代选的也好,但就是拍成电影有点像广播剧,关了画面只听声音也不会错过太多。还有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第二部《不二情书》,吴秀波和汤唯书信往来,幻想对方,最后在查令街十字路84号这个书店里相遇。我觉得不二情书就更文艺了。所以这三部电影让我投票选喜欢的,我还是觉得《你好,之华》能拔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