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红楼的人,提到贾珍,没有不切齿的。就连贾珍的亲妹妹惜春,都说他“不堪”。这样一个极不讨喜的人,却有一个人人称赞的夫人。
尤氏到底有何特殊魅力?
因为黛玉说身在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很多读者误以为贾府是个势利的地方。如果追随尤氏的活动轨迹,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林妹妹想太多了。
尤氏,一个出身低微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孩子的女人,一个被王熙凤批为“又没才干,又没口齿”的女人,却在宁荣两府活得风生水起。
在那个夫唱妇随的年代,有一个“不堪”的老公,却依然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富贵之乡获得一席之地,尤氏的成功,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反思和启示。
1
虽然身为宁国府当家夫人,尤氏这个家并不好当。首先是有个名声在外的老公,淫乱不堪到连儿媳妇都不放过,而且极其奢侈败家。然后还有焦大这样的悍奴,说不得,骂不得,动不动就醉酒闹事,把家丑揭个底掉。虽然上无公婆,但经常要受同辈的王熙凤奚落和压制。还有一个孤僻且嘴不饶人的小姑子惜春,全然不会体谅她这个嫂子左右为难。
有人说她懦弱,比如把两个妹妹送到贾珍的嘴边任其蹂躏,但她却敢当面狂怼王熙凤。在宁荣两府,得贾母宠爱的人,就像螃蟹一样,可以横着走路,这其中就包括王熙凤。所以,敢当面怼王熙凤的人,除了根正苗红的李纨,就只有根也不正苗也不红的尤氏了。看尤氏怼王熙凤,简直是读红楼一大快意之处。
第四十三回,贾母要给王熙凤过生日,提出了一个凑份子的主意。不得不说,贾母图好玩,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却没有体谅到底层人的为难。CEO高调过生日,谁敢不送礼?工资待遇低的基层员工就有苦难言了。王熙凤逮住了这个出风头的机会,点明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位也要出一份。“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个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
尤氏是整个贾府唯一说赵姨娘是“苦瓠子”的人,大家都只看到赵姨娘撒泼,唯她看到了赵姨娘的不容易。
王熙凤替贾母揽下了李纨的份子钱,实际上却不肯掏钱出来,尤氏当着平儿的面怼她:“使不了,明儿带到棺材里使去。”
作为王熙凤寿酒的操办人,尤氏“见凤姐不在跟前,一时把周、赵二人的也还了。他两个还不敢收。尤氏道: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
这里有一句脂批:“尤氏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
读到这里,便可知道,尤氏能得到交口称赞的原因:不以国公夫人身份压人,对底层有悲悯,看似无才,其实才德兼备。
她只是为人低调而已。
2
为了体现尤氏之才,曹公有意给了她一次大展其才的机会。
第六十三回,“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因老太妃去世,“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处事体。”本就是家大业大,无人照管,那个整天吃重金属的贾敬还来添乱,竟然就在这个期间死了。
死人的事是等不得的,尤氏“未免忙了”。通常来说,能力不足的人,突然面临这样的大事,是会六神无主、手忙脚乱的,尤氏却处理得有条不紊:先是“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死得不明不白,怀疑是非正常死亡,所以先保护现场。“一面忙忙坐车带了带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亲赴现场,安排尸检。“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审时度势,不等不靠,及时做出抉择。
这一系列的举动下来,并不逊于临战指挥的将军。
只是,她完成了一件漂亮的“独艳理亲丧”事件,却给宁荣两府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把两个妹妹送到了贾珍的嘴边。
3
明知贾珍的德行,还把妹妹们接来,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难道她还嫌宁府不够乱吗?
研究尤氏的性格特征,答案浮出水面:她的这一行为,看似不合理,其实非常合理。
合理性就在她懂得审时度势,即懂得顺应时势。
她是贾珍的填房,在嫁贾珍之前,应该就对贾珍的行为有所了解。在女人必须三从四德的时代,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无权无势无背景无靠山,和贾珍的关系,与其对着干,不如顺着来。
不要企图改变别人,因为这是天下最难的事。
顺着来的好处是什么?得到了贾珍的信任,获得了当家的权力,从而有能力去善待那些值得善待的人,比如底层的姨娘,以及丫头婆子。
对于继母和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她也很清楚:她们的行事作风和自己不一样,红杏要出墙,关是关不住的,不如把大家都弄到一起,要出丑也是家丑,就在家里出吧。
这也是她容忍贾珍带着狐朋狗友在家里胡闹的原因:总比去外面出丑要好。
作为国公夫人,她其实也是很在乎名声的,当惜春提出要与宁府断绝关系时,曹公说“尤氏以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的情分上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
“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说明她心中一直担忧被人议论,并不像贾珍那样恬不知耻。
脂批说她“尤氏亦能于事矣!惜不能劝夫治家。”对于后半句,我不能同意,她不是不能劝夫,是明知劝而无用,所以不劝。
这种风格,与宝钗有些相似。宝钗私下劝过很多人,但从没劝过王熙凤。强硬而又风头正盛的王熙凤,谁的话听得进去?
4
从尤氏怼王熙凤的话来看,她也是个有危机感的人,懂得盛极则衰。身为国公夫人,她没有像邢夫人一样把自己变成尴尬人,而是很亲民,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突出的表现,就是与李纨的关系。
寡居的李纨,给自己划出了一个安全区,和谁都走得不近,除了尤氏。
第七十五回,尤氏被惜春抢白一顿之后,来到了李纨的稻香村,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宾至如归、其乐融融的场景。从与李纨的对话里可以看出,尤氏是稻香村的常客,不但和李纨说话不需要礼节性的开场白,就连丫头们都把她当成朋友一样对待,洗完脸就用丫头的化妆品补妆了,并说:“自来我凡过来,谁的没使过。”在尤氏心里,并没有严格的阶级划分,一切以随意顺手舒适为准则。
这应该不仅仅是尤氏善良的本色使然,还有为贾珍为宁府赎罪的心态。她在整个的大环境中,起到了一种调和的作用,就像平儿在王熙凤与贾琏之间调和。
这种调和,不仅体现了她本人的低调,而且最大限度地保住了贾珍的面子,也保住了秦可卿的面子。在人人都知贾珍“扒灰”的宁府,秦可卿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尤氏:不说,不闹、不传,不计较。
因此,尤氏得到了贾珍的敬重,不仅让她当了家,还约束姬妾顺从尤氏。在贾敬死后不久的中秋节,守孝的贾珍还特意为尤氏开宴赏月。
相比处境差不多的邢夫人,尤氏为身处逆境、身不由己的人做出了榜样:约束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对待夫权,顺势而为,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与人相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避开锋芒,独辟蹊径。
世上之事,没有无能为力,只看愿不愿意去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