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出门前被爸爸要求换成深色的衣服,以示对所有出镜者以及这段历史的尊重。
大概是十数年日本侵华和二十万慰安妇的血泪史过于惨痛,我本以为这部纪录片会通过扒开受害者或结痂或尚在淌血的伤口,逼迫观影者去面临血淋淋的现实,以此达到声嘶力竭"呐喊"与痛诉的效果来警戒人们铭记历史。但事实上,导演郭柯不仅采取了一种平静陈述的呈现方式,更剪去了许多可以展现"痛"的镜头,甚至唯有片尾方有配乐。这部影片就像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临终之际平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没有痛苦却带着点暖意和淡淡的遗憾,观影者就像膝下的孩童,认真听完老人的故事不知不觉便泪流满面。
镜中的二十二位老人都已入耄耋之年,作为见证者以及亲历者,她们或许愿意将自己的曾经吐露,或许不愿再度提及,而制片人的问题始终克制,在老人们不愿回忆时镜头也迅速切换。郭柯说:"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我想,影片之所以不愿贩卖眼泪,是因为她们不可怜也不卑微,她们只是一些承担着家国历史重担的老人。虽然这"证据"的身份重担,原不该她们背负。背负者,当是每一位国人。
事实上,在侵华史中,除影中老人们的经历外,还有着男性慰安者以及许多其他受到不等迫害的少数族群存在。他们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在等待着、期盼着那些正在消失的历史能够被后人拭去灰尘。
本以为读史三千,不外金戈。但读到近代史,才真正能够感受到切肤之痛,明白何为民族。
同甘共苦,是为同胞;不忘史,不叛史,当为同胞之责。
最后,谢谢郭导和所有众筹的人,也谢谢所有坚持下来的老奶奶们,谢谢你们没有放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