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去书店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常待在里面的人,大部分对于各种人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再不赞同的表现也就只是冷漠不理会,最最基本保持了礼貌和尊重。
老板把一个小世界浓缩在书店里,24小时灯常亮,流浪汉,富豪,平平无奇的你我他,都可以踏入这片纯洁的地。
选择看书让心旅行,选择看天花板让思绪沉溺,选择看窗外来来回回的车辆和闪烁的灯,选择在这安静之处寻找自己的安静。
别担心,没有人会因为你与周遭一样或不一样而发出异响。
店内放有许多关于自由,LGBT,平凡,有趣,无聊的各种,书店不比图书馆,而摆放的即代表店想要传达的理念,我看到以及感受到尊重和向前。
17年开始,我那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经常花在这里,当然有一些故事。
遇见很多看书、听课、敲字、作图的学生和社畜。
遇见过被家长“挟持”来做作业的小学生,教养让他无法大声嚷嚷,苦不堪言,都摆在了脸上。
遇见过没穿胸罩的姑娘,她落落大方。
遇见过穿着朴素,背印着广告的红环保袋的大叔。
那天夜晚人少,消费区很空,他落座在对面,身上的汗味瞬间覆盖书香飘到我鼻里来,虽盯着屏幕并无异样,但实际上有在留意。他从袋里翻出一心理学的书,又从袋里拿出本子和签字笔,看一看书,写一写笔记,看一看书,皱一皱眉。
我将视线转回屏幕上,顺便把咖啡移动至能一直闻到咖啡香的距离。
店里偶尔会在人潮汹涌的周末夜晚演出,分享会或民谣live,不清场,只划区。今碰巧遇上彩排,明明共处一室,却可以二用,相互都不在意,相互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的事情。
很神奇,每次在场的我,每次都觉得很神奇。
在这里,大家都不一样,做的什么,想的什么。
但在这里,大家又都一样,做的什么,想的什么。
夜,踏出书店门口,听见两位姑娘的对话。
她们说:里面的世界真不一样。
我抬起头望着眼前高楼车辆,争分夺秒的人群,不停倒数的红绿灯,心里默答着“可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