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母国农历新年只有10天,除夕之夜吃团圆饭,也早就摆上各家各户日程。只要老辈的还在,无论身居何处,这仪式感就得进行下去。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活在当下的人,对具有浓浓亲情“家文化”的敬畏。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过年过节时间、空间的讲究,也有了宽松与包容。比如一家人天各一方的,到时候回不来当如何?再比如已经相约去别家该怎么办?还有都凑在特定时刻吃年夜饭,想订的餐馆订不上又当如何?想想也让人头大。
不过这些看似费神操心的事,在具有现代意识的人面前,早就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不就是远了回不来吗?虽然不能面见有些遗憾,但可以借助互联网呀,在亲情圈里把视频打开,瞬间就能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再则年夜饭也不必强求除夕夜,早几天或晚几天相聚,只要有团圆的意思在其中,不也是挺好。说实话现在的年夜饭,也就是亲情相聚的仪式感,至于吃什么、味道如何、是否排场、有面,少有人再去纠结、理会。有时候会想,假以时日如果老辈都不在了,晚辈后生还会如此执拗团聚吗?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代人,即使他们有这心,又哪有那么多亲人聚在一起?这些胡思乱想,虽然有些杞人忧天,却也是未来将会面对的现实。
要说过中国年的年味,感觉散居海外的华人,毫不逊于母国。虽然离乡背井数代经年,因为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反倒仪式感更加浓郁、规矩更加讲究、小家、大家更加情深意长。来到澳洲这边,接触到不少来自港台、来自东南亚、来自太平洋岛国的华人同胞,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或者粤语、闽南语。聊到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的追怀,说到母国文化的礼数、规矩,感觉他们的认知更加淳朴、地道。由此看中国传统的除夕夜、春节,不会因为特殊年代的生育变异而改变,对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信仰、膜拜,还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