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这是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的名言,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和科学演进的足迹,感受过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英雄人物的气魄,欣赏到流传千年的艺术珍品背后凝聚的天才,心里的某个角落会有一种情绪会被激起——仿佛命运以其神奇的手指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演奏着一曲名为热情的旋律——这是每个人生命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音乐。
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一个民族的血液,而整个世界的历史则是人类的脉络,一旦理清了这条脉络,一个人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一向推崇一种系统思维的大局观,不仅是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小朋友,对于尚未形成如此观念的成人,也是大有裨益。
但是正如我在之前中国史的介绍中所说,文字的历史往往过于枯燥,不够形象,初学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发展也缺乏空间上的概念,而这一套《地图上的全景世界史》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比如这一幅古文明时期的世界简图,就能让读者很清晰地看到在古文明时期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明如何发展,还能通过图像大致了解这些文明的简单风貌。
本书的作者魏新,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历史学者,他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作为“开坛”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主讲了大型历史系列讲座《东汉开国》,以幽默独特的讲述方式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在这套书中,读者也不需要担心内容会不会太枯燥。
这套书将世界的历史分为7个时期,分别是史前时期、古文明时期、中古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以及二十世纪,每个时期都挑选了当时最重要的文明以及发生的著名时间作为切入,甚至最后还附上了两张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历史著名建筑的附录。
有的读者可能会想,把这么多内容聚集在一起,会不会看起来很散抓不住重点?
完全不会,就以古埃及为例,书中通过三页内容就把这个古老文明的轮廓勾勒得清清楚楚。
第一页是古埃及的概貌,包括它的来历、地理位置、以及它所依赖的尼罗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再辅以形象的图画,我们对于这个古老文明的风土人情就有了一个相对深刻的记忆。
而且通过疆域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文明基本都在河的两岸发展,而到了之后才慢慢深入到陆地,而到公元前15世纪之后,埃及的疆域显著地扩大了很多倍。
第二页则是介绍了古埃及闻名于世的金字塔和木乃伊,书中还附有金字塔结构示意图还有著名的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图示,以及木乃伊的由来的小知识,而且通过图画,读者对于金字塔如何建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到了第三页,则是古埃及的历史脉络,通过这一页,读者对于古埃及经历的6个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晚王国时期、托勒密王朝)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也能在自己脑中的世界历史地图中,把古埃及的这一块拼图摆正放好。
而这只是从单一文明的“点”上进行的,我们都知道,一本好的历史书往往在“点”、“线”、“面”上都会有出色的阐述,而在”线“上,这本书做的同样出色,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一张古文明时期的时间线:
从公元前3500年一直到公元476年,从这一条时间线上,我们不光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还可以对比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能够把本国的历史融入到整个世界历史的河流中,这种感觉也是相当的奇特,颇具匠心。
每一个时期都有一条这样的“时间线”,再配上每个时期的世界简图,加上各个时期重要文明中发生的事件形成的“点”组成的网,我相信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关于世界史的那个“平面”,从而可以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这个“平面”进行良性互动,这对于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以后获取的历史知识或者名人故事,也可以不断加入到这张图中,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得新的知识更便于记忆。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每个人的知识面直接决定了他的视野和未来,法国文豪雨果曾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我们学习历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