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读书:罗斯福新政

《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 著)是描述美国在1932-1972年之间的断代史,读这一套书就像拿着特写镜头去观察当时的社会,正好赶上美国从最低谷(大萧条)到复苏和崛起的过程中很多关键时刻,读起来可谓大气磅礴,读得我心潮澎湃,一直想着如何与大家分享。但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像是一段段新闻报道的堆砌,虽然够真实和细节,但是逻辑性和可读性极差。我要做的将本书的内容打散后,再按照一个个事件或者主题重新整合,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内容进行精简,帮助大家快速获取书中精髓。


1933年3月4日正午12点,国会钟声准时响起,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成为了美国第32任总统,从胡佛手中接过了这个烂摊子,美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急时刻。所以在就职演讲中,说出了那句名言,“首先,让我们坚定信念,相信我们唯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无以名状、未加思索、没有理由的恐惧会麻木我们的思想,阻碍我们的进步。”

他又说:“我会让国会拿出仅有的一件对应危机的武器,那就是广泛的行政权。这一授权要强大得如同我们正在面对外敌入侵。”听到这句话,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市的威尔·罗杰斯在打印机上打出:“就算罗斯福把国会大楼烧了,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因为他们受够了胡佛的不作为。胡佛相信市场有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经济危机开始两年他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导致恐慌逐渐蔓延和恶化。

罗斯福认为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是因为人们支持他变革。财政部长伍丁公开说:“现在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不可能再坏了。”所以,任何改变都会是一种希望。当然,美国的选民相信罗斯福能够“在黑暗中辨明一切”,国会亦是如此,在第一个‘百日新政’期间,国会心甘情愿地为罗斯福服务,授予总统权利之巨大前所未有,凌驾一切!德国过会给与希特勒的权利,也仅止于此。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


消除恐慌

上任后第一个总统令是给全国的银行放四天假。其实在这之前,全国的银行系统已经崩盘。1933年2月14日,密歇根州全州550家银行停业8天。2月26日,印第安纳波利市和阿克伦市的银行宣布出乎最多只能取5%的存款。第二天全美100多家银行采取相同措施。3月1日,17个州的州长宣布“银行放假”。所以,罗斯福要趁这四天假期,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挽救全国银行体系。罗斯福必须孤注一掷。

在卡尔顿酒店的套房里,财政部长伍丁和参议员卡特·格拉斯夜以继日地工作,要赶在最后期限前草拟出法案。国会特别会议开始了,议员们已鱼贯而入,伍丁刚好赶上把拟出的法案交给秘书,由秘书宣读。伍丁嘀咕着:“法案由我提出。它亡我亡。”法案不是人手一册,根本来不及印制。交给秘书的那份提议上,还有最后时刻用铅笔改动的痕迹。只用了38分钟,在一片哄嚷声中,法案顺利通过。晚上8点36分,罗斯福签署了这一法案。该法案禁止民众囤积物品,违法者会面临牢狱之灾。法案还宣布以银行资产为储备发型20亿美元新钞。

那一晚,国家雕版和印刷管理局急招了375名工人,美国政府的印钞机高速运转。当天及第二天夜里,雕版和印刷管理局一直灯火通明,照耀河滩。来不及制造新模板,人们就沿用了1929年的版本。时间紧迫,一时无法取得12家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影本签字,工人只能从政府文件里找到他们的签名,再派人到泽西市美国字体公司赶制。星期六一早,载着大包现钞的飞机先后从华盛顿起飞。正午过后,第一架飞机就把钞票送到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又从那里往各会员银行分送。

下一步是要将已经囤积的货币从储户手中拿出来,对此,政府想到了利用舆论这一利器。3月8日星期三,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如果市民在2月1日后提取过黄金,而下星期一没有按约定将其退回,那么银行将把他们的名字公之于众。这一措施立竿见影,各大报刊刚登载公告,市民就打爆了银行电话交换台。银行在电话里告诉市民,如果他们想把黄金送回,银行会为他们办理,并且不会告诉记者。几小时内,人们掀开床垫,撬开铁罐和秘藏的盒子,取出里面的黄金,在银行前排起长队。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星期前也是同样的场景,但今时不同往日。这次,人们带着装满黄金的行李箱和公文包。看到这样的好光景,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乘胜追击,在星期五宣布扩大范围,要求银行统计出过去两年内的取款情况。范围越大,涉及的人越多。星期六晚,联邦储备银行收回了3亿黄金和黄金券,储备足以再印7.5亿美元新钞。

商业重新焕发生机。短短一星期内,13500家银行(占全国3/4)恢复营业,证券交易所的铜锣也再度敲响,纽约股价陡增15%。道琼斯指数无疑传递着幸福的日子又来了这个好消息。幸福的日子还未真正到来,但恐慌已经过去,政府下的这服药确实够猛,遏制了通胀的势头。

除了货币政策上的操作,罗斯福还将国家的现状和改革工作进展广播给每个公民。当人们了解到国家实际运转的状况,消除心中的疑虑,自然就会缓解恐慌的情绪。总统说他希望随性些,像在起居室和邻居聊天一样亲切自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C.布彻说,如此一来,不如就叫作“炉边谈话”好了。自此,这个名字就流传开来。罗斯福着象牙长烟嘴,慢慢抽着,谈论起全国银行停业的问题。“朋友们,我想告诉大家,过去几天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下步要做什么。首先,让我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大家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并不是把钱放在保险柜里,而是用来投资各种信用债券和房屋抵押贷款。换言之,银行会把钱拿来投资,使一切运转起来……


基建狂魔

挽救银行业的颓势只能算解决了燃眉之急。大萧条的本质问题还需要罗斯福慢慢去解决。

首先,他成立的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参加水土保持工作。反对派称此种行为为“强迫劳动”,甚至是“法西斯主义”,但都无法动摇罗斯福的决定。在军队的支持下,250万青年加入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他们种下了2亿棵树,建起了从得克萨斯州到加拿大边境的防护林带。

在5月12日—百日新政”第65天,总统签署了两项法案《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援法》

《农业调整法》显然是针对艾奥瓦州农民暴动事件制定的,该法案采用减少产量的方法提高农产品价格。这种补贴农民、让他们少种地的做法,有违常理。享利·华莱士的这段话道出了上百万人的心声:“我希望只此一次,以后再也不用这样的办法。庄家长得正好,却要毁坏,实在有悖常理。”4个月后,他却不得不下令屠杀600万头小猪。他自己对这样的做法增恶不已,但也只能理怨胡佛措施不当,留下了这样的烂摊子。(罗斯福开玩笑说,要给猪实行计划生育。)

《联邦紧急救援法》则是有哈里·霍普金斯主导提出和执行。执行该法案的机构名称多次调整,从民政工程署公共事业振兴署再到公共工程署,其领导人先是霍普金斯,后是伊克斯,最后又是霍普金斯。但是不管机构名称和领导如何变更,其目标从来没有变过:确保没有人挨饿。见此法案,共和党人无不震惊,他们称其为“社会主义”。北方血汗工厂的老板(北方以工业为主)和南方种植园的园主(南方以农业为主)都愤恨不已,这个措施让他们失去了廉价劳动力。对上层中产阶级评论家来说,接受救济者总是懒洋洋地倚在铁铲或耙子上。这些都是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们对法案的曲解和攻击,在他们看来该法案的核心是发救济给懒汉。

实际上,霍普金斯和伊克斯都很鄙视游手好闲的懒汉,无其是路普金斯,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工作,有辱人的尊产。他喜欢听到妇女们说:“我们不再依靠救济,我丈夫在为政府工作。人们确实在工作,而且工作得很辛苦。公共事业振兴署(及其前身和后继机构)将资金投入到3万多个新政项目中,比如支付教师游盗,修建供水系统、邮局、桥梁、铁路、机场、下水道、涵洞、公共泳池、运动场、操场、发电站和火车站等。霍普金斯在华盛顿任职期间一直兢兢业业。美国10%新修的道路中有他的汗水,35%新建的医院中有他添的砖加的瓦,65%新修的市政厅、法院和医疗设施离不开他的出谋划策,70%新建的学校得到了他的支持和重视。因为他,丹佛建起了水利系统,俄亥俄州马斯金格姆河谷建起了防洪工程,得克萨斯州布朗施维尔市有了港口,基韦斯特岛有了通往佛罗里达州内陆的公路和桥梁。

公共事业振兴署(及其前身和后继机构)率先投资那些私营企业力所不能及的项目,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明显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哈得孙河下建起了连接纽约市和新泽西州的林肯隧道,曼哈顿区和长岛之间建起了三区大桥,宾夕法尼亚铁路改用电力牵引,第一批柴油机开始研制。华盛顿有了动物园、林荫道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大厦。卡马里洛精神病院在加利福尼亚州拔地而起,诺克斯堡金库在肯塔基州建成。旧金山建起大人小孩都喜爱的游乐场,达拉斯市兴建了迪利广场,圣路易斯市有了温室花卉展馆,哥伦比亚河上筑起邦纳维尔大坝,科罗拉多河上建起了博尔德大坝。在建造博尔德大坝是,公共事业振兴署近200名员工因公牺牲。有趣的是1946年,当共和党人再次掌控过会后,立即将博尔德大坝更名为胡夫大坝。

原来美国才是基建狂魔的鼻祖,只是他们做基建的目的和时机与中国不同。


工业复兴

银行业可以挽救,农民可以补贴,饥饿的人可以喂饱,不羁的田纳西河可以驯服,但是美国是一个工业国家,没有什么法律可以轻松解决工业问题。罗斯福不是没有尝试过。国家复兴管理局便是新政中全力以赴的一次尝试,纵然收效甚微,但也不是一败涂地,起码它点燃了劳工运动的火苗。

休·约翰逊是新政派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任务,他被罗斯福任命为国家复兴管理局的负责人。罗斯福提出的《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后来,在铁路员工协会顾问唐纳德·里奇伯格建议下,《全国工业复兴法》中添加了第七条第一款历史性的规定:劳方可以通过工会,集体性地与资方谈判雇佣条件。为20世纪20年代的工人运动贡献了理论基础。

约翰逊六个星期的努力宣传和劝说后,纺织、采煤、石油、钢铁、汽车、木材、服装、批发、零售和建筑这十大行业里只有纺织按照法案签订了行规。煤矿的保安人员照样对旷工开枪,亨利·福特也不承担自己的责任。约翰逊一气之下把自己那辆福特车卖掉,换了一辆凯迪拉克。《全国工业复兴法》明显是站在劳方的,遭到资方所抵制也算在情礼之间。

对此,总统宣布政府只能和符合国家复兴管理局规定的企业合作。在1933年7月24日的炉边谈话中,他说:“打仗时,夜袭的士兵会在肩膀上带上一个鲜艳的徽章,便于区分敌我,以免误伤战友。按这个标准,那些与政府合作,参与了这项运动的人也要一眼就能看出。”渐渐地,全国工业复兴运动展现出一种传播福音的性质。每个有公民荣誉感的社区都举行了支持全国工业复兴运动的有幸。25万人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整整走了10小时,沿途观众有200万。当人群排成长龙,摩肩接踵时,众志成城的情绪就形成了。各大行业都加入进来,包括最顽固的汽车行业(福特公司例外)和采煤行业。

但是,疾行的船终遇逆风。在他们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定国家复兴管理局奉行的是极权注意,商人贬之为“鬼鬼祟祟的社会主义”,工会领导认为这是“商业法西斯主义”。这一反转发生原因很简单:3月时,人们力不从心或惶惶不安,无力反对约翰逊,现在他们翅膀硬了,敢于说话了。罗斯福扭转了全国的局势,他的成绩显著。在罗斯福初到白宫的4月里,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工业生产指数从59提高到100。经纪人说,“是罗斯福创造出的市场”。

1935年,最高法院判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该法案虽然被叫停,但是劳工为自己争取应得利益的活动却没有停止。


最高法院

罗斯福和霍普金斯开始制订下一个百日计划。新法案的总目标是更加合理地利用国家资源,保障失业者和老年居民的生活,消除贫民窟并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在当时资本家对劳工的剥削是赤裸裸的,因此,劳工和小农场主将会变成新法案主要受益人。第一个百日新政解决了大企业家和大银行家的温饱问题,现在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罗斯福的改革将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慢慢地与老朋友共和党建立统一战线是必然结果。

除了资方和共和党,最高法院也成为了罗斯福改革最大的阻力之一。因为他们有解释宪法的权利,一旦某个法案被最高法院解读成违宪的瞬间,一切就会结束。恰巧最高法院的大多数法官都拥护旧秩序,他们认为破坏自由经济的基本规律纯属犯罪。

罗斯福第一次向最高法院发起挑战是在1935年早春,原因是《全国工业复兴法》在一个地方法官判定违宪。让罗斯福没想到的是这次9为大法官一致认定这项法案违宪。休斯(9名大法官的代表)给罗斯福扣上了“犯罪”的帽子,还史无前例地警告总统和过会,不要滥用宪法赋予的权利,不要使用联邦法律监管各州的贸易。休斯宣读裁定实在星期一,后被新政派称为“黑色星期一”。

保守派法官想要恐吓罗斯福,但罗斯福是全美最不吃这一套的。星期三他就召开记者招待会,为自己辩护。他回顾了休斯的言论。休斯说既然商业在各州,就该由各州的法律管理,就算这些商业行为会对全国产生影响,联邦政府的干预也是不合法的。休斯拒绝承认48个州都是一个自由国家的成员,因此,他必然认为,不管国家的经济形势多么严峻,联邦政府也无权过问。罗斯福说,这些言论是“马车时代对州际贸易的旧定义”。

1936年1月6日,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结果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罗伯茨法官代表多数派强词夺理地说,农业不属于全国性事务,将农业当成全国性事务,是对各州权力的侵犯,导致“中央政府借机对各州事务指手画脚”。艾奥瓦州艾姆斯附近的农民听了这些谬论,气愤难耐,扎了6个草人当作那几个大放厥词的法官绞死。但保守派法官胆大无畏,他们继续判决《证券交易所法》无效(6票对3票)萨瑟兰法官说调查华尔街的行为是滥用职权。接着,《国家烟煤保护法》也被否决(5票对4票),因为虽然煤销往全国煤矿却在各州内。之后,《市政破产法》也被宣布无效(5票对4票)理由极其牵强。在保守派法官眼里,只要联邦政府想参与各州事务都该禁止。照这样下去,新政的全部法案,包括社会保险和《瓦格纳法》都要泡汤。在最高法院刚成立的140年里,被废止的法律只有60项。现在,才一年多,休斯领头的最高法院就废止了罗斯福新政的11项法案。

最高法院最近一次胜利是在两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这次的成功非同寻常。他们先废止了联邦工资工时法,然后审理了莫尔海德对纽约州的诉讼案。这次讨论的是纽约州关于规定女工最低工资的法律。结果,法官以5:4的投票结果将其否定。巴特勒代表多数法官写道:“个人订立合同的权利受到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保护”,“在订立雇工合同时,双方具有平等权利,可以向对方争取私下谈判时所能获得的最有利条件”。换言之,即便血汗工厂里15岁女工同万贯家财的东家订立的合同严重不公平,她每星期只能获得2.39美元薪资,巴特勒也觉得这份合同无可非议。联邦政府或者各州都不能干涉。无人有权规定最低工资或者最高工时。

罗斯福逐渐意识到想要继续推行改革,唯一的办法是连任,然后把以最高法院为代表的具有话语权的位置都换成自己的人。不出意外地,罗斯福以523:8,赢得了美国政治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以后,只要是罗斯福提出的法案,几乎都不会通不过,因为现在参众两院75%以上的席位由民主党占据。但是最高法院这座大山还没有挪开。

司法部长霍默·卡明斯回顾可法记录时发现一条建议:为每位年龄达到70岁但没有退休的老法官委派一位新法官协助工作,为司法部门增添活力。该文件上写的年份是1913年,署名是时任司法部长詹姆斯·C·麦克雷诺兹。罗斯福如获至宝,马上让司法部长卡明斯拟法院改组法案,他想通过安插自己人的方式在最高法院赢得半数以上的票数。

该法案(S.1392号法案)充分展现了罗斯福的司马昭之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休斯为代表的最高法院的强力反对。有趣的是,在他们还在为S.1392号法案奔波和努力的时候,最高法院九老之一的范·德温特宣布退休,罗斯福迅速找了个自己人代替他的位置。至此,S.1392号法案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因为罗斯福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最高法院占据了多数票。在美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他去实现自己的改革。


除了上述代表性的事件之外,还有一些内容不得不提的。

4月19日,罗斯福废除了金本位制度。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几个世纪以来,欧美各国一直严防黄金外流,把黄金视为西方文化的象征。罗斯福的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则说,总统此举意味着“西方文明的终结”。很快,罗斯福的决策被证明是有效的。对此,普通人看不懂倒也自然,至少华尔街的精英们看得明白。查尔斯·盖茨·道斯拍手称快,共和竞领导人也拍手叫好。罗素·莱芬韦尔是摩根大通公同的合伙人,他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你废除金本位制的决定全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在一份罕见的公开声明里,摩根本人也表现出对罗斯福决策的声援:“看到总统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很高兴……显然,想消除‘大萧条’的阴霾,就要反对并打倒主张通货紧缩的势力。”

在当时黄金的开采速度已经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撑,如果固守金本位制度必然走向通货紧缩。因此,废除金本位,改为信用货币制度彻底为经济发展松绑。

社会保险是罗斯福在第二个百日新政期间提出的法案,但是开始并不顺利。共和党人坚称,如果该法案通过,子女将不再养父母,工人会因工资税而绝望离职,总之,这项措施将抹去“生活情趣”。余生中,罗斯福每想到为争取社会保险所做的努力,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回顾起来,社会保险法案可说是他在立法上最大的建树。这项法案的通过来之不易,反对者理由干奇百怪,有的人甚至在听证会上闹场。弗明西斯·珀金斯在国会一个委员会上为法案做陈述时,一个女人突然跳了出来,大声说:“法案是抄袭的,一字一句都是照搬《共产党宣言》第18页的内容。主席,我有原书可以证明。”国会里一小撮共和党人你一句我一句,指责新政的法案是在“赤化美国”。在罗斯福提议增加高薪阶层收入税并计划实行遗产税时,赫斯特报系称这个提案“本质上是共产主义”,是“斯大林·德拉诺·罗斯福”这个合成人物的“浑蛋”措施。

虽然社会保险的路比较坎坷,但在第二个百日里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了《土地资源保护法》,成立了国家资源委员会,扩大了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了《农村电气化法》,让百万农户用上了电;通过了《格菲一施奈德煤矿法》,取代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在矿业上的规范;通过了《瓦格纳一康纳里法》代替《国家复兴法》第7条第1款,并建立了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还成立了国家青年局,为依靠救济长大的青年提供工作,帮助贫困学生寻找兼职。

最后一项新政改革措施是1937年年初提出的《公平劳动标准法》。法案规定每小时酬劳不得低于40美分,每星期工作时长不得多于40小时,加班工资是原工资标准的1.5倍,不得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刚开始,雇主可以支付每小时25美分8年内逐渐调整以达到标准。这项法案经历了一场噩梦,克服重重险阻,在1938年6月才获得通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