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不想做名师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正如我们做教师的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一样,没有哪一个老师不想当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语文教师同样希望成为这一学科的名师!
现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业务单位,都在有意识地“打造”(培训培养)一批批名师,以期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我不怀疑行政和教研部门的初衷,名师确实需要发现、爱护,也需要更优秀的名师指导、点拨。我只想说,名师不能止于“声名远扬”,更不能满足于“名利双收”。真正的名师能够寻找到自身成长的内生动力,对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把它作为一项职业,而是把它作为了一项事业乃至一种信仰。他们能够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并从中收获到师生不断成长等多重快乐和幸福。他们应该是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教研的行家,如此才名符其实!
我期待的名师不止于经验。面对每天不同的教育情境,面对每天都在成长的教育对象,老师是做机械的“搬运工”还是做勇敢的探索者呢?这是区分“经师”与“人师”的标志之一,也是名师的特征之一。因为有探索就会有失败,能不惧失败,自我反思,悦纳诤言,那就是好老师了。有学者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现实情况下,不止于经验层面,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应该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反思,应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就是说教师不能机械地按照教材或其他教学参考资料按部就班地行事,而应该在领会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益更好。教学反思要求学生“学会学”与要求教师“学会教”统一起来。当教师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成熟起来。怎样进行反思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典型剖析。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师大家,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具有极高的理论蕴涵。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学习范例。二是自我检讨。我们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逊、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同时,虚心接纳长辈、同行的建议和意见,欢迎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指点,这正是名师应有的品格。
我期待的名师不拒绝成长。也许我们都感受到了: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是明天的生产力,是最富革命性、创造性的生产力。教师最大能量来自于学习,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学习。因此,持续学习,博采众长,乐享成长,应该成为名师前进的动力。名师最忌讳有了一点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到处兜售自己的“学说”,拒绝学习和成长。要知道,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用“望远镜”来观照当今社会,人类进入了一个奇异的“返老还童”时期,变成了“永远的孩子”。唯一的办法是:大家都来当学生!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先生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教育者完善自己的主要途径就是终身学习!面对越来越凸显竞争势态的社会,时刻考验着一个人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只有那些既愿学又会学的教师,才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所有学科教师的知识储备方面,人们对语文教师要求最高,这与语文学科所体现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性质有关。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他们能够把学习的精神热情传递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在介绍他的巴甫雷什中学时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他又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我还体会到:学习,不仅是向本校的老师学习,向语文学科领域内的名师大家学习,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现在的教师再也没有能力垄断知识了。学生在技能和智能方面有可能超过教师,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工作中主动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我期待的名师不囿于“贵圈”。写下这句话,源于看到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他的公众号上推送的一篇文章,王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切莫成为“贵圈儿”》的文中写到:语文圈喜欢拉山头。什么“xx语文”、“xxx语文”,如此等等,其中当然也有真正潜心研究用心实践成果斐然的,但通过起名称拉山头称流派啸聚语文圈自诩武林一派领袖的大有人在。这种语文机会主义者颇有市场,粉丝甚众,危害深远。某些所谓名师与社会上商人勾结,搞出名目繁多的、骗术并不高明的“场子”,面对批评还诬告反咬;某些所谓名师用庸俗甚至无耻的方法,圈粉儿、建圈儿、拉帮结派;更恶劣的是,推销图书牟取暴利、建立盟帮欺行霸市等等,至于某些伪名师专横霸道,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之类就更甭说了。小学语文教育大家贾志敏老师对语文教学种种怪象十分愤怒,耄耋之年专门写了“名师当自重”的文章予以批评。
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名师,不会被那些并无多少内涵的术语所吓倒,不会迷失在概念的丛林里,不会自觉不自觉地掉进那种有害的“贵圈儿”。就会专心致志去坚持教育必须坚持的,就会全力以赴去做教学该做的。作为一名语文名师,应该视界高远,心胸宽广,智慧丰盈,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记着钱梦龙老师曾说: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为学生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从教育的高度观照学科教学。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目中有人,把教文与育人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会被视为生命中的贵人。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教育教学就不会有“钻死胡同”、进“贵圈儿”的感觉,而会出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