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罗列事实(9月11日-9月17日)
制定14项计划(其中计划外1项),完成11项,达成率78%。
第一优先级3项,进度达成67%。
第二步:反思一件事
一、初始目标
第一次会议纪要虽然初步确定了创业框架,但这明显是属于自发的想法,毫不套路可言;需要按照创业计划书的框架进行修订,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
因此我当时的目标是按照套路修订创业计划书。
二、考虑因素
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1、考虑了什么因素?
整体目标分析、修订策略、套路来源、时间资源
2、这些因素合理吗?
不够合理;对于目标要达成一个什么样子并没有在脑中进行清晰地构建。
3、有没有遗漏?
套路来源不仅可以来自于网络,还可以来自于高手;在设定目标时,没有进行标准分级。
三、假设模型
1、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考虑?
只要我进行了目标分析,就基本可以保证目标实现。
2、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标准分级设定、从高手处寻求套路来源,结果可能不一样。
四、差距归因
1、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
期待: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初稿)
实际:进行到第二步(梳理材料 确定框架)时,就卡住了。
2、为什么?
(1)在进行目标分析时,只是走了一个程序而已;并没有深入分析。把目标分层为“初级标准、中级标准和神级标准”会帮助我更清晰地看到目标达成的样子。
(2)还没有形成“破局”的思路;把自己的正负资源进行加减整合,就可以及早破局,寻找到“创业计划书”的制定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