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Tobey Maguire为德国 ZOO 杂志拍了一组封面,摄影师Bryan adams灵机一动,把拍摄地定在了美国洛杉矶的Frederick R. Weisman Art Foundation,Tobey Maguire 在这组片子里扮演了一个性格古怪,特立独行的收藏家。
他扮演的那一位,就是Frederick R. Weisman。如果说,当初这组Maguire的封面照让你印象深刻,那么走进了这位男主角的家,你才会明白。表演只是表演,真正的被塑造的主角总是比角色更精彩多少倍,世人很少知道。
Tobey Maguire当时为 ZOO 拍的封面
Frederick R. Weisman 的家
来到他的家,你要看的,不止是画作和艺术。而是诗意的生命感。
丰盛、杂糅的艺术品陈列非但不突兀,他们还被赋予新的秩序感,特别的趣味源自局促的时空压缩。罗马地砖、希腊雕像、印度埃及神像、印象派的画作等等,聚合成的是诗意,充满象征意味的超真实。
要想变得有创意,不需要发明任何事物,只需要改变排列组合的方式——重新混和,打破——重构冰火。混,是游荡,也是打开边界。不稳定的混,形成“流”,持续外溢和流动。
你来到这里,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就像这座房子里最多展示的安迪沃霍尔系列作品一样,当然,安迪沃霍尔是他的好友,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是任性热情的美国人,只不过,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顽童商人的生活场所,他有他的视角,他出手他的收藏,他展示自己的品味。
好的表达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你会发现
Ta可能好像无心的娓娓道来
却总能带出那么一些
比你自己还像你的地方
如果你习惯了传统艺术展馆的艺术推送方式,那么你来到这样一家私人博物馆,你会想,嘿,这就是个家,有钱人的家。
但不是每个人有钱人都能这样摆放自己收来的艺术品,有些人甚至只是在挂画选址的一刻动了脑子,从此艺术与他的生活毫无瓜葛。而Weisman一家不是,他们让每一副画参与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里,他们让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基金会,更像个活物。
Frederick R. Weisman Art Foundation
Frederick R. Weisman 的家
而这座建筑坐落在比佛利山,建筑之初,它就被它的主人认定为了洛杉矶最大的现代艺术品之地。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虽然它的外观只像一座豪宅,但每一个建筑细节的处理,设计师都为居住者留下了巨大DIY空间。
事实证明,这与Frederick R. Weisman的个人风格如出一辙,比如当这个房子盖好以后,你能从它的外观和内里,体会到设计师和居住者强烈的个人主义,以及他们想表达的言论自由。
Frederick R. Weisman的家
当然也有让活起来的建筑物失去魔力的居住者。显然,Weisman一家不是。最后这座房子的主人,用更精彩肆意的装置艺术让它看起来更像个多语者,这是由Frederick R. Weisman 的上一任妻子策划的。
什么样的人是痛苦的?
知世上一切美丑而选择糊涂
清醒的选择不醒来的状态
应该是一种最大痛苦
也是超脱
以上列举的艺术家,你一定会说,这和博物馆有何区别?区别就是。从你进入这个家,是的更像是个家的艺术馆,男女主人看似漫不经心的选用日常生活中普通元素作为这里装置艺术的基础条件,其实正是挖掘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自由。
这里排列有致的餐桌、椅子,花园里的园丁雕像的某一个动作,墙上的砖,画布上的图案、甚至书架上的陈列书本等都具有连续发展的意义,并呈现出视觉上的拓展和延伸。简言之,这是一个故事。
没有一件艺术品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是因为进了这个家门,而活起来的摆设而已。
其实,这就是未来行走的家族博物馆。公元前530年巴比伦Ennigaldi-Nanna被认为是最早的博物馆。此后一千多年,博物馆作为富人收集珍奇物的展示空间(rooms o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曾经从属于贵族、皇帝、教会等特权群体,凝聚为权利与财富的纪念碑。18世纪,博物馆的公共化则是市民社会演化的结果。卢浮宫的开放源自法国大革命,大英博物馆追溯到1759年,普拉多博物馆创立于1785年,美第奇家族捐赠的乌菲兹美术馆在1765年开放。
在这里你看到最多的就是安迪沃霍尔,他应该是最符合这里男主人心意的艺术家,他就代表一种语言,美国60年代鼎盛的浓烈的商业语言,并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商业文明。
沃霍尔为什么好看?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欧洲设计师那么观念化、哲学化、个人化,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实用主义、商业主义、多元化、幽默性。“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是安迪·沃霍尔留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
安迪·沃霍尔就这样说过,“人最好永远穿着同一套衣服,这样就能知道大家喜欢你是因为真正的你,而不是衣着所造就的那个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这样理解。人来这世上,皮囊美丑都是天然,只有灵魂能提升你与他人的区别。而人呢,偏偏眼睛看天,最后才检阅到心灵的部分。好的态度应该是,看到人的真正美,知他人丑恶而不去揭露甚至伤害,是为美。
我们的生活,及其包含的一切事物,都会呈现为迷幻而流动的状态,这是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语言,也是Frederick R. Weisman这一家所展示的艺术语言。从玩儿开始,以无用告终,而懂得欣赏好玩和无用,就可以保持艺术或者人生中最高级的纯粹。
你会发现,“Frederick R. Weisman”这个世界里,就可以被称为一个私人的“多文化 all in one”。从展品挑选、布置,Weisman一家亲力亲为,单个展品虽然各有辉煌的历史,聚合在一起,相互映衬,形成趣味独特的个人艺术的“场域”。
他就好像是现在的时尚买手,他亲自挑选的画和艺术品都是他喜好的衫,穿在他个人的身上,大家进了这里,只是欣赏更欣赏他个人,甚至忘却了单一艺术家。
Georgia O'Keeffe作品《东方罂粟花》
(1927年,布面油画)
论规模,这个小艺术中心比不上国家级收藏场馆。但这里的独一无二之处体现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地,而是延续、放大了一位传奇人士的生命,所有符号、象征、文化的表象,重新凝聚,生长在一起,生成Frederick R. Weisman的精神王国。
对智性、文明与艺术的好胃口,推动了Frederick R. Weisman不知疲倦的收藏,固化成这座“时间的场域”,而参观者,可以通过布展的结构和风味,领略一个Frederick R. Weisman的野心、个性与偏好,进而进入十九世纪末美国人精神世界——急迫地通过外部世界,思考并建构自我。
你知道,美国的艺术资本完全是市场化的,业余的,资本推动的。像Frederick R. Weisman这些富翁收藏的主要目的却并不是为了资本增值(他们并不倒卖),而是对艺术品本身的爱好。因此他们的收藏价值,更加大过于这些作品本身。
在远离欧洲中心文化的洛杉矶,Weisman的房子,产生于工业化时代,人们聚集于现代都市,商贾云集,它甚至参与了城市的广告、杂志、电视、卡通漫画等等一系列城市化运动,它也目睹亲历了波普艺术的问世和兴盛,它踊跃地将财富转化为文化趣味,并将这种趣味保留至今。
分享更多现场景观
.....
-End-
从玩儿开始,以无用告终,而懂得欣赏好玩和无用,就可以保持艺术或者人生中最高级的纯粹。欢迎来到书画艺贰叁艺术品商城,选购让你心动的作品,让你的家也一样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和艺术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