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数学家华罗庚写过的文章《统筹方法》,至今还记忆犹新。不是说这这篇文章写的有多精彩,因为能够放进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一定是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传递的一个数学原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来管理人生的一个“外挂”,如果运用得好,能够极大提高人生效率。
其实,华罗庚的《统筹方法》,通篇就是讲的物理学中,串联和并联的运用。如何在有限时间以内,把要做的事情,用并联的方法同时运行起来,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虽然只是简单举了一个生活中煮茶的小例子,但是能够活用并联思维做其他事情,生活效率到底会有多大提升呢?这个无法想象……
时间就是生命,这话一点都不假,你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能够篆刻到墓碑上面的内容是什么呢?肯定不是生前赚了多少钱,也不是生前做出过什么贡献,当然也不是经历过什么人生波折……能够写到墓碑上的:不就是出生和死亡年月日吗。这样来看,人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生活过的这一段时间而已,生命算得上时间这条坐标线的一段刻度而已。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要告诉你,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论,这么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使写进了语文课本里面,还有多少人还能够记得呢?并且记得以后,还能够运用到生活当中呢?我想肯定不会很多吧。
我自己在进入社会以后,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读书生涯,才如梦初醒。觉得有些很重要的知识没有学好,现在来看,吃了多少暗亏还不自知啊。
一
最典型的就是英语了。学生时代,学了十年的英语,居然还是没有学好。
这里不排除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学不好英语的客观理由,毕竟还是有很多同学英语学得挺不错的。
首先,既然排除了学校的原因,那就是自身学习英语的态度有问题。甚至,我想是看不到学好英语给我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就动力不足了。而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看到学好英语给他未来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有了学习英语的自我驱动力。嗯,这可能是其中学不好英语的一个原因罢。
其次,估计就是方法不对了。很多官方统计的数据,考托福大概的词汇量也就是3600个,而现在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毕业,总共16年时间用来学英语,并且英语在所有学科里面,一直是主要学科之一,同时还有那么多人依然不会用。我就有一点纳闷了,也有点自我反省的意思吧。难道是学习英语真的那么难吗?
绝对不是的,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数据统计,学好英语到底有多难:
学好英语大概词汇量:3600个;
需要时间:16年×(365天-152天)=2067天
每天掌握的词汇量:3600个/2067天≈2个/天
除掉每年152天法定节假日以外,大约每天只需要记住2个单词,我们就可以达到英语托福等级的水平了。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就变得清晰明了,还有人好意思说,学好英语有那么难吗?我想只是方法不对,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是不是看起来就容易多了呢。
然后,大部分人没有重视跟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接轨。也不能说不够重视,国家也一直用行动诠释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毕竟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都用了16年时间学习英语呢?最后落实到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被轻视了而已。你看看,这个世界大部分科学文献和著作,甚至连最新的商业秘密,也是以英文论文的形式,第一时间发表出来的。既然重大发明发现,都是用英文发表的,你想想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吃别人的闲饭,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不让人反胃吗?想象这样的一个画面,是不是让人觉得够恶心的了。
再举一个互联网世界比较火的概念吧,也就是区块链,在区块链世界里,最著名的就是比特币了。比特币第一次公开于众,就是通过英文版本的比特币白皮书(BitColinBitcoin White Paper)发表的,如果当时刚好懂英文(这事儿其实请个人帮忙翻译也是可以的),说不定运气好也能够碰上投资比特币的机会。至于,最后能不能hold住,那都是后话了。
二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编程了。现在对于文盲的判断标准就是:不懂英语。未来判断文盲的标准:估计就是不懂编程了。
因为编程就是未来的机器语言,而现在发展的趋势就是,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一大批重复性劳动的人,最后一大部分人,因为不懂机器语言,将会有被机器淘汰的风险。所以,编程没有被现代化学校选中为必修课,是教育系统的一块缺失。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不能因为学校不教这门课,我们就不去自学,学校不选入必修学科,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就是想要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嘛。而且这事他们也不愿意明说,对于有自学能力的人来说,就是福气了,因为少了那么多人跟他以后抢饭碗,这事搁谁那儿都会偷着乐。
你看上面的图片文字,虽然是英文,稍微有点小学英语基础的都应该看得懂,乔布斯都说过:懂得编程的人,才懂得思考。
有很多科技届的大牛都说过类似的话,我汇总一下他们的意思,大概就是:不懂编程的人,没有未来。
你说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就算是作为吃瓜群众,想想都有点恐惧,毕竟谁愿意被人说成没有未来的人呢?
三
最后要说的就是写作能力了。不得不说,它可以作为实现财富自由的一项必备技能,因为在商业模式里面,用时间来区分的话,总结起来也就三种:
1.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2.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3.购买别人的时间再出售出去。
写作就是可以把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绝佳案例,而且很多作家出版书籍以后,实际上在后面付出的时间几乎为零,如果恰好是一本畅销书,就有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流入自己的账户,也就是所谓的“睡后收入”。如果有幸出版一本长销书,也就是开始投入时间多一点,后面就会一直“躺赚”了。
而且,相比讲课和演讲等其他方式,受限于场地大小和地理区域的限制,写作就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能够无限次传播出去,真的是天然提高影响力的宣传工具。这种成本接近于零的宣传工具,我们有理由利用好它,为我们服务。
再来看,写作过程中,我们同时可以锻炼大脑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这都是学会写作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并且都是跟写作并联起来的。
最后,你肯定会想,我不会写文章,从小学开始,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没有写出来过,如何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呢?直接开始写就可以了,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用,在用的过程中,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相应提高。
前面说了这么多重要的必备能力都要掌握,可是人生的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同时学好这三门,难度确实很大,估计会吓退一大批人。
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想到了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论,就是如何把必须要做的事情给串联起来,通过优先排好做事情的顺序,就能够极大提高做事情效率,并节省大量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我在健身房撸铁的时候,无意中灵光一现。其实,我在健身房的时候,就是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听得到学习,把锻炼身体和锻炼大脑两件事情并联起来的,既健身又健脑,效率大大提高了。
这样的事情,我不止做过一次。
最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是在家里创业,把客厅当做办公室,其他空间用来生活,真的是一边工作一边兼顾生活,而且还节省了不少创业初期的成本,把工作和生活并联起来了;后来,由于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我就抽时间打篮球,我也是一边练球一边听得到,到现在为止,已经听坏了好几副蓝牙耳机,现在都佩服我的耳朵奇特构造,真的是耐受力强啊。这也是把锻炼和学习并联起来的经历;现在的自己,已经很擅长把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并联起来了,虽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实很难,但是我依然想在做事之前,要把工作、生活和成长并联起来。
即使短期来看,没有明显的效果,有时候这样做在旁人看来有点愚蠢(还真的有朋友说我当健身教练没出息,让我跟他一起去国外做项目)这也不能打击我的热情,并联这样多线程的事情(多线程,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于一个线程,进而提升整体处理性能),做过一次就再也不愿意回去了,串联这样单线程的思维模式早已经被我抛弃了(单线程在程序执行时,所走的程序路径按照连续顺序排下来,前面的必须处理好,后面的才会执行)。并联做事法已经在我的大脑沟回里面形成了新的灰质,我们的大脑构造决定了我们思维方式的不同,注定了以后人生路径不同……以后,这个话题仔细探究起来,估计可以单独写一本书了。
我就在思考,并联的事情还可以用在哪里呢?可以阅读英文原版编程的教材,并且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写下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这三件重要的事情并联起来了,虽然看起来难度很大。一旦你真的尝试去做了,在学习编程过程中,最终你会发现,你的英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会相应的水涨船高,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学习编程带来的“副作用”而已。
这就是并联思维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论,就是在玩人生这场游戏中开的外挂,也可以理解为物理世界的重力加速度,最终那些能够运用并联思维的人,相对那些只会串联思维的人,人生效率必定会提升一大截。因此,那些拥有并联思维的人,迟早会摆脱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摆脱自身单一思维局限的引力,让自己飞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