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思维导图(三)是小年夜写的,被鄙视了哈哈。
导图的第二个层面——问题解决:
一、选择型思维导图
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将我们脑海中不是很清晰的权衡过程具体呈现出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能辅助我们做出选择的原因。我们绘制导图的过程,就是权衡不同选择的利弊的过程。
我们常常会站在十字路口,面临一个个抉择。那个时候,不妨拿出一张空白的A4纸,列出A和B选项的优劣势,再通过思维导图来做一个选择。
举一个我当初面临的问题:考研 or 工作。我知道考研是我逃避社会的一个借口,但我又没有为此做任何努力,结果被动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如果有些时候,我们面临养家的重担可又渴望深造,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可以罗列出一些问题作为主干。假设每一个主干总分10分,那么五个主干的总分是50分。 我们先给每个主干打分,分数的高低表明该因素的有利程度。
比如“成本”这一因素,考研所需成本中的开销比较少,只需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分数较高,一共打8分,即4分(学费)+4分(生活费);但工作所需成本中的开销比较大,所以分数较低,一共2分,即1分(房租)+1分(交通)。 又如考研所需的时间成本比较大的,我们就打1分;工作所需的时间成本就没那么大了,我们可以打5分。
这样打完分数之后,考研在成本这个因素中,一共得到9分(1分时间成本+8分开销成本)。 我们再加上权重(成本占比30%),所以,考研在“成本”这个主干中最终拿到的分数=(时间成本的分数+开销成本的分数)×30%,也就是9×0.3=2.7分。 这样算完每一个因素之后,我们就得出了两项选择的总分,哪个总分高,便应该是你更好的选择。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最后我们得到的选择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么有三种可能:一是这个选择符合客观利益但不符合你的主观喜好;二是你的权重或打分没做好;三是你可能漏了某个重要的因素。 可以再次复盘再自我探索一次。
二、挖掘型思维导图
挖掘型导图,吸收了“5why分析法”,可以帮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 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字面意思是对一个问题连续问5个“为什么”。 实际上不一定要问5个“为什么”, 只要达成“找到根本原因”这个目标即可。
再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有的时候方案还可以继续细分:
以小样训练营的时间黑洞为例:
这样梳理之后,我们会有针对性的看到一些对应的可行性方法。
部分图片来自熊猫小课,感谢熊猫小课的老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