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即将来临,各大电商网站早已相继推出商品满减活动,尤其是保健品、珠宝饰品等,都想趁着节日之际让产品销量有可喜的结果。如今的节日,都已演变成商家的竞争之地,借助节日的东风,趁势营销。
所有营销价值,最终都是为了销售,得让花在营销上的费用物有所值。而如何帮助品牌提升营销效率,正是王泽蕴所著的《不做无效的营销》所要传递给我们的核心技巧。
王泽蕴,奥美公关数据分析总监,奥美公关数据部负责人,营销从业11年,陆续推出多个主题培训课。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看中作者在奥美工作多年的经验,尤其对我这种营销小白而言,书中从行业知识展开,案例丰富,语言深入浅出,算是比较好的学习读物。
书中着重分析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厘清纷繁数据的虚与实,真正理解和驾驭数据,制定有效的决策,量化问题。
那么,有哪些分析方法和处理维度,才能将别人眼中没有意义的数据变废为宝呢?
1、确定正确的营销目标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目标的偏差将会导致后续一系列行为的无意义。展开工作之前,我们最先要确定的是,企业的营销目标,究竟是要扩大销量,还是构建行业影响力?
《不做无效的营销中》作者给出了奥美的著名工具,“5C理论”:
企业(company)、品类(category)、竞争(competition)、渠道(channels)、消费者(consumer)。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找到正确的营销目标:
一、理清企业的商业问题(而非领导的愿望)
二、将企业放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寻找机会
三、找到可以与竞品争夺的差异化优势
四、准确定位最科学的影响力渠道,连接品牌/产品及终端消费者
五、找到自身需求和自消费者需求的交集
2、态度数据:帮助营销判断的幕后之手
5C理论最后一点,圈定消费人群,是很多项目负责人容易出错的地方。目标人群没有准确定位,会直接导致营销效果不好。
在学习如何圈定目标人群前,我们先来认识下,《不做无效的营销》中提到的三个概念:
元数据:标定人群身份的基础属性,比如性别、年龄、地域分布、学历等。
行为数据:特定人群可被记录的行为痕迹数据,比如打车行为、收藏行为、购买行为、APP下载行为等。
态度数据:对特定现象或品牌的态度、自身消费态度,比如购买动机、口味偏好、品牌识别度等。
其中,态度数据是帮助我们做营销最重要的数据。
来看个例子,某彩妆品牌对现有用户的数据做了收集分析,其中有五万人曾经一年买过10支该品牌的口红,多集中在一线城市、19-24岁的女性。
而这有几种可能性:“这个彩妆品牌是我能买得起的最便宜的一线品牌”、“我喜欢的偶像代言了这个品牌”、“我买口红是因为深爱这个品牌。”
第三个原因,才是营销的策略重点,细致了解该人群的特征,同时数据解析客户如何从认识品牌,到成为忠实客户。
这仅仅是书中最最基本的概念,却已经颠覆了我很多认知,以往我的脑海里是没有态度数据这个词的,停留在最表面的元数据,一知半解地去做推广。
3、用户数据告诉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谁才是你真正的敌人,最有可能和你争抢客户的。
比如,有家企业生产专业除甲醛的净化器,对市场环境非常乐观,因为市面上的净化器主要是除霾的。事实上,大家是除甲醛时候大多用的是绿萝、吊兰、活性炭包等,价格低廉,何必去买几千块的空气净化器呢?
从用户层面讲,你的产品要是解决用户需求的主流产品,而你的竞品可以通过搜索数据、电商数据、社交平台数据得到。
搜索数据,找出你搜索某产品时,关联度最高的词。书中以牙膏为例子(下图所示),实线圈出现的牙膏品牌词,关联度最高,是彼此的核心竞品,而右下角的虚线圈,“防治口腔疾病”,时常被用户搜索,却并没有品牌出现,这正是数据告诉我们的市场所在。
电商数据,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淘宝数据,如果你是淘宝卖家的话应该相对熟悉。除了用户的评论,评分数据,卖家应该关注的,还有流失数据,就是用户在浏览过你的产品页面后,却购买了其他品牌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优势何在,价位和质量如何。而作为淘宝用户的我,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是“相似商家”,寻找类似价位的品牌,多样选择。
社交平台数据,在同一套评估标准下,分析社交网络影响力相似的产品。书中提到的社交平台主要是微博,但现在微信自媒体正处于红利期,很多商家也将目标瞄准自媒体大号,所以,这也算是这本书的小小不足吧,个人觉得或许可以加多笔墨分析如何利用微信平台做好营销。
总体而言,搞不懂营销的你,这本《不做无效的营销》正好可以让你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拨开云雾,把数据变成和消费者有感情的对话,去理解和驾驭营销,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