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
正当我捧着凯文凯利像砖头一样的大部头昏昏欲睡时,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描述。顿时心脑提振。
兰德公司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妮卡市的一家由美国政府资助的智库。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于1950年设计出“囚徒困境”的游戏。游戏中,两个分别关押的囚犯必须独立决定否认还是坦白罪行。如果两人都认罪,那么两人都会受到惩罚。如果两人都否认的话,则都会被无罪释放。但假如只有一人认罪,那么他就会得到奖励,而另一个则会受到惩罚。
合作有回报,但如果策略奏效的话,背叛也有回报。你该怎么办呢?
有意思。人性有善也有恶,你会如何选择?尤其是和同样的玩家一次又一次地玩,也即“重复的囚徒困境”,游戏会如何推演变化呢?
1980年,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组织了一次锦标赛,征集了14条不同的用于“囚徒困境”的对策,以循环赛的形式看哪个对策最后胜出。最后获胜的是一个最简单的对策,叫做“一报还一报”,由心理学家阿纳托尔.拉普伯特设计。重复游戏能产生一次性游戏所不具备的“未来阴影”,这种效果鼓励合作。对于玩家来说,用现在对他人予以的合作来换取今后他人给予的合作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1987年,阿克塞尔罗德通过设定一套系统拓展了这个电脑游戏。在系统里增加了随机因素,且最成功的策略会得以繁衍和传播。1990年,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林德格雷将这个游戏的玩家数扩展到一千,同时引入随机干扰,这个游戏最终进程可以繁衍到三万世代以后。林德格雷发现,由众多参与“囚徒困境”游戏的愚钝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不但重现了狐狸和兔子数量的生态波动,也产生了如寄生、自发涌现的共生共栖,以及物种间长期稳定的共存关系等,就如同一整套生态系统。(偷笑…怎么感觉繁衍出一个小型人类社会呢~)
“囚徒困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冯.诺依曼。冯.诺依曼是美籍犹太人数学家,现代计算机创始人之一。他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一起创立了博弈论。冯.诺依曼发明了与游戏有关的数学理论,他将游戏定义为一场利益冲突,游戏各方都试图预测其他方的举动,并采取一系列的步骤,以解决冲突。
还记得那个简单的儿童游戏“哪只手里有钢蹦儿”吗?藏钢镚儿的人会进入这样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刚才把钢镚儿藏在右手里,那么现在猜的人会认为它在我的左手,因此我要把它移到右手。但他也知道我知道他会怎么想,于是我还是把它留在左手里。”而猜测者的思考过程也是如此,双方就构成了相互预测对方意图的游戏。
“哪只手里有钢蹦儿”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进化游戏。在一个共同进化关系中施与受~共同进化的各方在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在相互传授。咱们老祖宗在《礼记.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也是这个意思。
共同进化在常态下是向前推进的系统化的自我教育,并从不断改正错误中汲取营养。在共同进化中~变化是响应自身而变化~不用打击他人就能赢。
阿克塞尔罗德说:“来自博弈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洞见之一就是,非零和游戏的战略内涵与零和游戏的战略内涵截然不同。零和游戏中对他人的任何伤害都对你有好处。在非零和游戏中,你们可能共荣,也可能同衰。”
人们常用零和游戏的观点看世界,其实他们本不该这样。
双赢是共同进化模式下生命所演绎的故事,愿你我都学会用非零和游戏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