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里看了王者历史课的一集视频。王者历史课是王者荣耀官方的文化普及栏目。这集视频是蔡康永和马伯庸,就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表达不同观点。
蔡康永的观点是:不应该修长城。
1 用修长城划地盘的方式,是很不睿智的。
2 修长城的钱更应该用在民生建设上。
3 因为信息传播不发达,民众是无法理解修长城这件事情,民怨很严重。
总结:用修长城来宣告国家强盛,还不如把钱用来做外交或者国内建设。
马伯庸的观点是:一定要修长城。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五六十万士兵。这些人回归社会也很难融入,派去修长城也有安置的意义。
2 当时的匈奴外扰是非常严重的。在更替的朝代中,修长城也是非常重要的抵御外敌的手段。
3 修长城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从战略上讲是非常正确的。
总结:整个历史过程都是血腥的,而不能仅用善意。但国家更多在于人心之治,子民是否心向着国家。
最后,马伯庸特别说了,他和蔡康永的观点并不相违背,而是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
后面的这一番话给了我一些启发:在互联网时代,过段时间,网上就会爆出热点事件,当天的舆论走向会倾向于某种说法,过几天爆出其他证据,又会让舆论走向陡变。
那是不是说,其实看待事物时我们不要以自己看到的那一面,就盖棺定论,认定事情就是那样。我们能不能看到一面的同时,也能换一面去看看,从不同角度来窥全局呢?
罗辑思维在7月份分享过二元学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专栏作者严伯钧的学习洞察。
二元学习法: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又想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选取这个领域的两个代表人物,一定是要针锋相对的两个代表人物,了解他们所代表的不同风格。
比如古典音乐领域,听了莫扎特,也要听听贝多芬。比如唐诗,读了李白,也要读读杜甫。
这是因为在一个领域中,最突出的人物会因为追求一种极致,吸引相同观点的人,形成一种流派。这个流派的高峰点,也代表着这个领域的一个面。那不同风格的极致和创造力,就会形成完全区别的另一种流派,代表另一个高峰点,代表着领域的另一个面。
文章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举例:这两位在当时,是相互看不上,各种公开怼。
1504年,佛罗伦萨的执政官请这两位在新修的市政大厅两堵面对面的墙上,以同样主题作画。
执政官,你是想搞事啊!
达芬奇选取的是士兵骑马在战场上厮杀的场景。画面里形态各异的马匹,关节角度 肌肉紧绷状态都画得很写实。事实上,达芬奇是一个严格遵循现实作画的艺术家,尊重透视原则,了解解剖学和生物学知识,属于理科生角度:严谨 科学。
而米开朗基罗选取的是敌人入侵前的几分钟,战士在河里洗澡的场景。号角吹响,慌忙穿衣的士兵,手忙脚乱的动作,让每个人都跃然纸上,就像文科生笔下小说里的人物,每个都有血有肉。
归根结底,这两位是代表了两个不同流派,一边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绘画,一边是文艺浪漫的风格。
了解了这两位艺术家,就能理解从文艺复兴一路到现代的两大艺术流派。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提出:检验一个人是否智力上乘,看他脑中是否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又不影响其处世行事。
修长城的讨论和二元学习法,都是让我们学习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不会一叶障目 盲人摸象。
写在简书第六天 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