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一家人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因为是预约,所以不是很拥挤。
理工大学博物馆建成于1960年代。记得姑父曾在那里教学,小时候有幸去看过巨大的恐龙。
看到各类动物标本,忽然有与这些动物交流的冲动,却又“悲哀”地感到它们已经没有了生命。
成都自然博物馆(从馆外到馆内)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异形的场馆设计,就体现了蜀山山峰特征。
生命探源厅,以“发现生命的惊奇”为故事主线,通过精品化石实物的展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声、光、电、物、景有机结合,从化石展品中发现史前生物的秘密,探索各个物种起源。
生命从最初的原核生物,一路进化到拥有智能的人类,书写了一部38亿年生命演化的全图景史诗。那些逝去的生命将蛛丝马迹刻印在化石上,埋藏在岩层中,谱写出一段段生命演化史。
瓣轮叶、三角织羊齿生长在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
蝾螈生长在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
苏铁类植物生长在晚侏罗-早白垩(距今1.61-0.96亿年)。
铲齿象生存于距今1500多成年前的中新代,身高2.5业,体重可达4吨。因其下颔极度拉升,形成方头大铲而得名。
生态系统单元:在草原、极地、温带森林等部分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动物标本。从环境到动物标本,都设计得非常生态和生动,让人沉浸期间。
热带雨林展区:可以看到马来貘、美洲虎等难得一见的标本。
还有来自南、北极地的动物朋友们。
昆虫世界单元:展示昆虫标本的同时,结合互动游戏查询设备,让观众了解大千世界的昆虫乐园。
探秘恐龙厅有近1500平方米,展出的是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并通过骨架呈现、局部骨骼、模型、模拟场景、互动等方式试图向观众还原恐龙生前的形态和模样。
龙行川渝厅有880平方米左右,层高11米,是整个自然博物馆最高的一个厅。厅内围绕着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依照时间顺序分别展出四川盆地的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恐龙生态群落。在龙行川渝厅正面墙上,绘制了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还原壁画。在左侧墙上,还有一个巨幅投影,今后将播放马门溪龙的一生。厅内包括何氏通安龙、剑龙、鸿鹤盐都龙、开江巴蜀龙等多种恐龙。
植物繁茂、恐龙兴旺的中生代,延续了整整1.85亿年。繁衍了将近两亿年的恐龙,各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恐龙,最终走向了灭亡。
矿产资源厅位于一层南面,主要展示矿产、矿物、宝玉石的种类及其利用,揭示它们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会发光的矿物,常见的有金刚石、白钨矿、硅锌矿、萤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