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的那些事
文/左月
我的阅读生涯,是从不喜欢开始的。
姥爷读过12年私塾,他出生于1925年,那时候,科举考试早已废除。读了私塾的姥爷,他学三百千乃至四书五经,已经不能帮他获取功名,更不用说谋得一官半职了。当然,姥爷过年时能给乡亲们写春联。
此外,乡亲们有红白喜事,总要找姥爷看黄历,查日子、看时辰;姥爷还能根据人的出生时辰、属相按着古书判断咨询者是金命、土命,金命里再分出大海金,还是佛灯金。
第三,是最重要的,是姥爷教会了姥姥识字。姥姥大姥爷3岁,心灵手巧,在姥爷的指点下,姥姥能认识大部分常用字,能读古书、看唱本。这无疑丰富了她的头脑,增长了她的见识。同时,间接地影响到娘、老姨和我。
我在小学学会认字写字,同学之间交换小人书,主要是看人儿。正式的阅读,要从姥姥向我推荐阅读古书开始。姥姥最早向我推荐的古书,是《五女兴唐传》和《回龙传》(俗称“王华买爹”)。这两部书都是竖排版,繁体字印刷。我一多半字不认识,对那些离我遥远的离奇故事也感觉陌生,很不喜欢。可是家里没有别的读物,也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遇到不会读的字就问姥爷或姥姥。慢慢地,竟然喜欢上了。后来,姥姥又让我读《薛礼征东》《三全阵》。冬天的晚上,还能在二姥爷有事的时候,代替他给围坐在油灯周围的乡亲们讲古。
姥姥不仅能识字,对所读的东西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比如,她这样评价薛宝钗:“如果我是薛宝钗,明知道贾宝玉喜欢林黛玉,就不应该再去掺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姥姥的善良;姥姥还评价我,说我性格像贾宝玉,我感觉她对贾宝玉的品评很精准,对自己的外孙也摸得很透。
当然,我后来也跟风读过点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三毛的散文。这样下晚自习回到家,就能与追剧《月满西楼》《海鸥飞处彩云飞》《雪山飞狐》的姥姥毫无障碍地交流观感了。姥姥不是老封建,她的思想也在与时俱进。这归根结底要感谢姥爷读过书,又教会她识字。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却能陶冶一个人的性情,拓展一个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老姨大我10岁。正房东屋南墙上方,高高钉着两个木头橛子,上面搭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老姨的藏书。我那时个子小,伸手够不到,就用笤帚疙瘩把书扒拉下来看稀罕。记得我用这样的方法读到了《四游记》(除唐僧师徒外,还有华光祖师、八仙过海等故事)《野火春风斗古城》《普通一兵》等中外小说。金环银环姐妹、马特洛索夫的形象深深刻在脑子里,
小学阶段囫囵吞枣,把四大古典名著都读了。老姨结婚,有朋友送她一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作新婚贺礼。看我爱读书,老姨留给了我。那时候老师组织我们读,还要写笔记,我最早读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晚读的,是《论持久战》。在阅读毛主席著作的时候,感觉他是最懂中国,也最懂世界的人。
读初中的时候,中午带饭不回家,忘情地吞食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小说一一《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欧阳海之歌》《三家巷》《李友才板话》《第二次握手》……
后来参加工作了,每次进城面授,都要在书店逗留半天,在心爱的图书与干瘪的腰包间,左右为难。
在买书的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与个人爱好,也订刊物。《中文自修》《散文百家》《散文》《咬文嚼字》《少年文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儿童文学》《文史哲》《阅读与写作》《读者》……
那时候,也尝试投稿,写论文、写散文、写诗歌。信封、邮票、稿纸常备。几易其稿,写出来的东西寄出去,日也盼,夜也盼。穿着绿制服,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来了!
拆开信封,里面是有时厚厚的《文苑》,上面有自己变成铅字的文章;有时是鲜红的论文获奖证书一一ⅩXⅩ老师,在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三老杯”论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有时是用稿通知,XⅩⅩ老师,您的《 <列夫•托尔斯泰>解读存疑》将在我刊2006年第12期发表,在此期间,请勿投他刊,特此通知 ”;有时是《阅读与写作》样刊和稿费通知单……
那些时刻,心里的喜悦与成就感无可言喻。
当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一年,《阅读与写作》只收到8期,丢了4期。个中原因我自然心里清楚一一有的人孩子需要补语文的短板。但其实,这本刊物是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学术性很强,不要说初中生,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也要费牙口啃;还有,去年年底订的《老年博览》今年十一月中旬才拿到手一一上班时在邮局订,到月底就能拿,我不在,有门卫管,要退休了,改为扫码网上订阅。刊物来了,送刊人知道我电话,我却不知道人家电话,陌生号为防诈骗一概不接,结果,一攒就是9期。昨天让儿子帮忙查询,今天刊物就送上门来。
虽说好饭不怕晚,可是这饭来得忒晚了点。好在,这饭搁不馊,且慢慢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