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很多的腌菜坛子,每年都要腌上好多种菜,有萝卜干、雪里蕻、酸菜、咸菜、糖蒜、咸鸭蛋、冬瓜酱豆……
记得小时候,奶奶每年春天都要腌一坛子咸鸭蛋,自家鸭子下的蛋,聚到四五十个,放在大菜盆里用刷子刷干净,再把坛子洗洗干净,用白酒里外抹一遍后倒入凉开水,再把鸭蛋一个个小心的放进去,然后倒入大半袋子的盐,用手轻轻在鸭蛋周围抹匀后封坛,放上个三两个月。
到了夏天,可以开坛了,一打开,厚重的盐卤味扑鼻而来,用手小心的放进坛子里捞,腌好的鸭蛋浮在盐卤水中轻轻碰撞发出来的声音特别好听,色泽也特别的好看,青绿色的像玉一样莹润。捞出几个,放在清水里洗洗,然后放入煮玉米稀饭的大铁锅中,饭好了,蛋也煮好了。
奶奶腌的咸鸭蛋特别好吃,蛋白有嚼劲,蛋黄酥软细腻。蛋壳上敲个小洞,把筷子伸进去一点点挖,挖不了几下,蛋黄油就会从里头溢出来,让人口水直流,咸味也很适中,我可以靠一个蛋喝掉三大碗玉米稀饭,饭吃完了,蛋也只剩一个空壳了,空壳可以当过家家的玩具。
糖蒜也是每年必腌的,这是爷爷的最爱,老人家特别爱吃蒜,每顿饭都离不开,糖蒜没腌好的时候,就吃生蒜。小时候的我是不喜欢吃这玩意的,觉得味道太重,偶尔吃个几颗也赶紧要去漱口。长大后反而渐渐喜欢上了,但是市面上买了好多种,总觉得没有奶奶酱的好吃,不是太甜了,就是太酸了,果然,记忆里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味道。
冬瓜下酱豆也是我们那每家冬天必做的酱菜之一,一大缸煮熟的黄豆先放入缸中,放入剁椒,盐巴揉搓均匀,再将提前腌制好的冬瓜连同浸出的汤汁倒入缸中,没过豆子,然后封缸发酵。放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吃了,黄豆发酵特有的酱香味配上冬瓜软绵的口感,真是说不出的美味,我们那里的冬瓜酱豆市面上买不到,市面上卖的大都是豆豉,干干的,我们那里的汤汁特别多,我喜欢用奶奶烙的饼蘸着汤汁吃,特别下饭。一缸酱豆差不多可以吃大半年,而且越放越香。
长大后嫁到了外地,一年难得能回去几次,很难吃到奶奶的酱菜了,我也没有学到一样酱菜的手艺。好在婆婆会做泡菜,她有一个泡菜坛子,应季蔬菜有什么泡什么,红尖椒洗一洗,扔进去;包菜手撕一撕,洗净,盐抓一抓,沥水后往坛子里一扔;豇豆也是,都不用切,一把豇豆稍微捆一捆,往里头一放;白萝卜切成片也可以放进去。过个十来天,拿出来切一切,放两个青椒,放点洋葱,炒一炒,又酸又辣,特别下饭。
婆婆还会做莴苣小拌菜,春天里莴苣种的多,吃不掉又怕在地里老了,就把莴苣切成片,用盐抓一抓,沥水后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一天就可以晒成莴苣干了,用袋子装好放冰箱里头,什么时候想吃,用水泡一泡,然后放入点盐、鸡精、生抽、糖、醋,再用麻油收收尾,又鲜美又爽口,早上搭搭稀粥包子啥的,又清爽又营养。
从美的角度来说,腌菜泡菜真的是一件很艺术的事儿,那么多新鲜食材在时间的洗礼下,在多种天然菌种的慢发酵下释放出的混合美味,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美好的味觉享受,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多么希望我也能将奶奶和婆婆的传统手艺给继承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