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而得:
1.今早空腹有氧后,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身材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而且是按照我自己的审美,遵照我最开始健身所设想的形态发展的。
2.「我这算进步快吗?算勤奋吗?算有天赋吗?」仔细一想,都不是,因为我从开始健身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如果我把现在的成果放在网上,并声称自己练了三年,进步显著,可以想象,得到的寥寥回复应该就两个字:「就这?」
3.那么真的「就这」吗?不是的。我今早看到自己现在的身材有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来源当然是身材从差到好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别人看来「就这?」,但在自己看来是不同的,毕竟别人不可能扒光你的衣服去研究你某个部位的体脂或肌肉维度。这些细节的进步堆积起来,会让自己拥有别人无法体会的成就感。爽。
4.用经济学视角来看,算上三年时间的成本,值得吗?这个问题很容易把人误导至歧途。三年时间听起来是很长的时间,但实际上,在健身这件事情变成了习惯之后,我根本没有「付出时间成本」的感受。经过理性分析,我这三年健身的时间平均每天也就30分钟-40分钟。所以这个时间成本并不大,那看投入时间成本以后的成果呢?
5.如果三年前开始健身前的我,在决定要不要开始健身之前,看到了三年健身后的我,会产生两种想法:一是觉得三年才取得这些进步。那我的积极性被削减大半,最后练了三年还不如现在;二是觉得自己不够勤奋,要更加努力的练,争取改变结果;那很有可能我连第一年都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了,结果仍然是不如现在。
6.为什么在我的假想中,网上的人和三年前的我,看到我目前的成果会觉得进步很小呢?因为网上铺天盖地的健身达人,这些人太卷了,有专业人士练得非常优秀的,有非专业人士但十分自律进步飞快的,有理论非常扎实的大佬通过精细的饮食肆意掌控身材胖瘦的。他们太优秀了,所以生活中是不多见的,他们太优秀了,所以在网络上是很常见的。这样的信息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误解: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和他们一样。甚至很多内容创作者为了凸显自己方法的优越性,会在制作内容的过程中,有意地让我们觉得:要变成他们,不难。
7.要变成他们真的不难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不能变成他们,这事就不值得做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8.由于我们的直觉,也就是未经过分析和实践的判断,离现实情况差距非常大,这对我们要做一件事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我们觉得:这件事我只是不做,我把这个视频收藏起来,等我回头有空了,这事就成了。接下来50%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一直没有回头,一直没空。剩下的40%的情况,等我们开始着手做了,发现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做起来更难,收获更少,于是没有了兴趣,放弃了。最后的10%才是我们坚持了3年,最后照镜子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收获很多。
9.结论就是,对于一些注定投入就有回报的事情,例如读书、健身(也就是老生常谈的那些事),根本不用考虑做这件事情的性价比,因为它实际的投入成本远比想象中要小,收获得远比想象中要大,面对这些事情唯一失败的决策就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