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办幼升小的季节到了,我知道一定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来击垮我,我早已经准备好了,没想到,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现在都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了,是“别人家的爱因斯坦”了好吗?
上海一所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网选、机考、面试,最后终只录取60人,这些孩子的简历,我的知识水平决定我看不太懂:
生物博士妈妈和工程师爸爸,2岁已经认识了超过2000个汉字,会画心肺循环、神经传递等等;
懂得核反应堆,学会函数和极限;
3个半月开口说话,6个月夺得全省第一,18个月熟背《弟子规》,3岁就会潜水,10分钟就学会了骑自行车,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教爸爸用法语问好……
我就想问,3个半月的孩子,喊你一声爸爸,你敢答应吗?
你们一个个都是爱因斯坦转世吗?
老师面对这些孩子们,大概心里都是:这些孩子为什么还要上学?
不要说自家孩子在他们面前像个傻子,我这种中年油腻大叔,在他们面前,也感觉是个智障好吗?
我觉得我需要重回娘胎改造一下,我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我到3岁才把话说清楚的……
2
除了佩服这些孩子,我更佩服这些家长,同样是9年义务教育,为什么我没有这么优秀,孩子简历可以写得这么溜,完全抛弃了鸡汤文的空洞与矫情,完全用赤裸裸的数字、案例,实力验证自家孩子是个天才。
除了绝望,我还能做些什么?
每当我想抽孩子的时候,我就把箱底遗留多年的中学、大学成绩单,认真看一遍:以我这样的智商,我儿子已经很优秀了,一点都没继承我的“二哈”血统。
每个牛掰的天才背后,都有一对优秀到令人发指的爹妈,上面的简历后面都是博士、工程师……
从一开始,他们的孩子的教育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你的终点线,都赶不上人家的起点。
爸妈“高档”,孩子也狂甩酷炫一点正常,但是一言不合,三岁就懂核反应堆,会微积分,你是认真的吗?
让自家孩子出类拔萃,是每个家长的共同的小心思,但是一路抢跑,3岁就会了6岁该学的东西,6岁已学完了10岁的课本,你怎么不上天呢。
3
而且,你让孩子学那么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孩子“发展”吧,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吧?
本来天真烂漫的年纪,就被你拎着学这个学那个,孩子喜欢吗?你肯定是喜欢的。为了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你就让孩子7X24小时不间断学完钢琴学高数……
前一秒对着孩子说“拔苗助教育长”的寓言,后一秒亲自上阵“拔苗助长”:
那些东西在适龄阶段轻而易举就可以学好,而上培训班、超前学习,砍掉了孩子所有的个性,整天应付背诵、记忆,我才不信三岁孩子懂反应堆(也有例外),还不是死记硬背。
孩子超负荷运转,容易逆反、排斥,在家学够了,不仅厌学,还厌你;让孩子超前学习,造成“神童”的假象,后面容易后劲不足,一辈子才华都在幼年就榨干了,以后还能怎么玩?
4
还是人民日报的角度清奇,他们还找出“神童简历”的另一个危害:纵观由家长杜撰的“神童简历”,颇多不切实际的夸大之辞,这种不诚实的自我炫耀,会不会对孩子的品德培育产生误导,同样令人忧虑。
人日爸爸一出手,果真不一样,上升到“德育”的高度,你们整天杜撰神童简历的家长,祖国的喉舌都说你德育有问题,还不知道羞愧吗?
拔苗助长不好,杜撰孩子简历也不好,可我还是看着儿子,心里不是滋味:
儿子,你的同龄人都爱因斯坦转世了,你特么还在玩农药!
同名原创微信订阅号:楼上的姨(loushangde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