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描绘当今中国一线城市中青年上班族的状态,你脑中首先浮现的是怎样的人物特征?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30岁上下,可能已经有了小孩,可能背负着房贷。每天起早贪黑努力工作,只为养家糊口。工作压力不小,偶尔加班,难得休假,可是为了升职加薪,只能咬牙忍受,身心俱疲。
或许这样的典型形象有点惨。但每个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的人,应该都可以从上述描述中找到一些和自己相符的特征。而且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无法改变、只能默默接受的。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现在忍受多少苦难都是值得的。这样的心态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工作中,也不足为怪。
然而为了明天的美好而牺牲今天的快乐,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即使我们因为努力工作而获得了升职加薪,又会有新的压力产生——我们追逐的目标变成赶快买车买房。开始背负着房贷以后,我们会憧憬房贷还清的那一天尽早到来。而当那一天到来之时,我们可能又会把目标替换成尽快达成财务自由。就算真的达成了财务自由,如果心态不发生改变,人们还是无法停止对未来的忧虑——只不过忧虑的对象会变成子女和孙辈的未来。如果只将眼光放在未来,我们永远无法获得享受幸福的那一天,人生会在一个接一个的追逐过程中消耗殆尽。
那如果拥有不需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的特权或能力,可以整天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是不是就幸福了呢?
即使没有达到那种生活状态,你也可以在假期甚至周末体会一下: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吃饱喝足以后窝在沙发里看一下午电视剧,晚饭后和朋友们到酒吧喝酒聊天,深夜回到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过上一两天这样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享受,但连续这样过上一个星期,人们一般都开始无法会感到无聊、空虚、无法忍受。我们会因为久不读书思考而感到空虚麻木,整日无所事事会让我们身心俱疲。如果一直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们会变得消极烦闷、缺乏自信,生活也会失去目标和意义。
看来只追逐当下的快乐也无法真正得到幸福。
世间很多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幸福亦然。只追逐快乐或只追逐意义都无法获得长久幸福,而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将两者结合起来。快乐来自于对当下的关注,追逐快乐会让我们享受过程。但只追逐快乐会让我们变成看似逍遥实则内心空虚的及时行乐者。意义来自于对未来的关注,追寻意义的同时,我们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保障了未来的利益。但只追逐明天的利益会让我们永远处在对未来的焦虑中,而无法享受当下。幸福源自对于二者的平衡——既要现在的快乐,也要未来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状况和难题,我们要允许幸福的天平在短时间内向某一方倾斜。但是兼顾二者的追求,应该始终是指导我们生活的重要准则。
幸福=快乐+意义,这才是真正可以获得幸福的方式。
当下与未来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追求,其实并非难以达到。我们平日中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虽然频率各不相同。
高中学习化学时,我曾有过一次快乐和意义完美结合的体验,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时刚刚学习化学式配平,虽然简单的题目我都可以应对,但稍微难一点的就会花费我较多时间。在一次考试中又遇到配平卡壳之后,我下决心要提高解答这种题目的能力。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找出参考书中讲到配平方法的章节,完全学懂每一种技巧之后,又找来所有题目进行练习。把做得不顺手的题目标记出来,再次练习。
通过一个下午的学习和练习,我从磕磕绊绊花几分钟解答一道题目,到不管多难的题目都可以快速写出正确答案,其过程充满成就感。每次进步都给自己带来愉悦和信心,也促使自己继续迎接下一个挑战。而其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我不仅在当天下午掌握了所有配平方法,而且在其后近三年的高中化学考试里,每次都用很快的速度解出配平题目,从未在这类题目失分。
如果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能用快乐而有意义的方法对待学习,那么就可以一边享受一边获得好成绩,学习也可以变成幸福的体验。而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生活、自我提升等方面亦是如此。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对于生活压力不小的上班族来说,如果我们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通过工作获得技能提升和物质奖励,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甚至对于社会有所贡献,岂不就是可以兼顾快乐与意义、过程与结果、现在与未来?要想做到这些,我们要清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怎样的,要有选择自己所爱的勇气和能力,在做出选择后还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偶尔的不如意和小波折,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认同幸福在于兼顾对于快乐和意义的追求,在面临选择或者困难时,能够依照这个准则来为行动。只有这样,幸福的实现才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