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title
校长开讲
2019-05-22 19:15
本文整理自5月21日校长开讲平台
四宝妈王娇老师直播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上少走弯路》
四宝妈王娇
·国际全脑教育师
·世界脑力锦标赛/中国区推广大使
·世界记忆运动理事会(WMSC)认证裁判
·辽宁、深圳等多家卫视教育类节目嘉宾
各位校长、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四宝妈王娇,四宝妈教育品牌的创始人。我们是一家教育类公司,我也是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等地区的投资人。我们公司成立十年来,为5万多家庭用户设计脑教育计划,我接触了数千家庭的教育咨询并亲自定制了近300个家庭的教育计划,拥有着丰富的脑科学经验和应用教学数据。
介绍了公司之后也简单介绍下自己,我是四个孩子的妈妈,我的第一胎孩子是三胞胎,两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今年已经11周岁,我的第二胎四宝是一个男孩儿,到5月30日他就正好五岁。我的第一胎三胞胎从五个月大开始进行家庭中的教育,6岁便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最强大脑的脑科学培训,我的第二胎四宝非常的幸运,因为他从出生起就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最强大脑家庭教育,每天都会拿出一些时间去训练他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培养他的学习习惯,要让他认为学习正如吃饭和睡觉是一样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简单说一下我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现状,三胞胎从小学起每年都是校级的三好生并且科科满分,三年级上了两个月之后,由于学校的进度太慢,所以就休学保留学籍在家进行学习,在家庭当中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小学的所有内容都自学完成,然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他们把初中的内容也已经学完了。四宝的情况大概是在两岁之前,中文的汉字识字量就已经接近了3000,在三周岁之前,他的中文和英文都已经可以独立的阅读成人类的书籍文字,并且可以阅读一些大师的名著,我经常会去发一些孩子的教育成果。
我自己的学生,近300个家庭的学员,我当时还是处在一些摸索和实验的阶段,但是到了我的学员阶段,因为他们有了我的指导和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之后,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达到我家四宝这样的水平,同时也有很多的学员比四宝还要优秀,比如当这些学员的学习成为习惯之后,他们每天没有学习就会不愿意吃饭,真的会去哭闹。
以上说了这些小小的一些成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中,对于教育成果是有什么样的秘籍吗?我认为这个秘籍就是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养成后并能够受益终生的事情。最强大脑的知识、技能等被孩子学习并逐渐拓展,都是建立在好的习惯上,尤其是好的学习习惯,并附以生活习惯。无论是孩子或是成年安排不好自己生活,分不清主次,就会拿不出时间进行专注的学习。
说到习惯最重要,养成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培养和保持终究是根植于家庭。在幼儿园、学校、机构,我们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事、卫生、睡午觉、接人待物等的好习惯,但是如果孩子回到家中,发现爸爸在玩儿游戏、妈妈在看电视、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的溺爱等,都会大大削减我们学校的教育成果。
这些年我做家庭教育,很多人会来跟我讨论学校的选择,幼小衔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等,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很辛苦。我做家庭教育,工作性质是从孩子的出发点开始去避免他们以后会犯的错误,从孩子出生开始给他们定制计划,我相当于是在白纸上作画,相对来说我会轻松很多,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可以说就没有什么习惯,但是孩子步入幼儿园、步入学校、步入机构之后,老师充当的是矫正的工作,他们在教孩子新的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孩子更改家庭当中养成的不好的习惯。
人是环境的产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包括我们的语言、饮食、行为、处事、外在形象等都与环境有极大的关系,而父母其实就是孩子最大的环境。孩子出生后,他的眼睛就是摄像机,耳朵就是录音机,像现在八零后家长、八五后家长、甚至九零后年轻一代的家长等,他们都更多地意识到自我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到了即使把孩子送去哪里学习,作为父母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更新自我知识,其实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天花板,最终会限制孩子的成长。
都说八零后是非常焦虑的一代,突然就为人父母了,却有好多东西没有学习。国内婚前产前教育几乎为零,每个家长都是无证上岗,孩子出生以后又没有自带说明书,都是摸索着教育或者是借助上一辈人的教育经验,而这些父母教育孩子更多知识来源于哪里呢?更多来源于朋友圈转发的内容,或者是某专家说要自然教育、顺其自然、解放天性等等,但是这些的实质内容是否可靠呢?又有多少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呢?所以年轻一代的父母非常渴望成长,我见过很多的父母,他们都很焦虑,很需要知识,渴望学习,也非常愿意为成长买单,尤其是愿意投资孩子的成长,但是没有地方可以系统的学到真正扎实有用的科学的知识和干货内容,现在对于这些年轻的家长朋友圈的知识和信息越多,他们就越焦虑,因为他们无法分辨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于是他们就很盲目,东一头西一头,到最后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过去我一直直面家长,没有和机构去合作或者是开讲过,我会和家长直接讲述一些我们应该如何在家庭当中去做家庭教育,由于今天的时间有限,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几个点,即我是如何在家庭当中帮助家长去建立好的习惯?这个系统的课程也可以为幼儿园或者培训机构等作为一个增项服务,因为不仅是孩子要在课堂内接受教育,家长也是需要同步的去学习和成长,否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维通道是不同的,孩子回到家庭当中,家长还是不能够很好的去和孩子进行沟通,会感觉到非常的累。
五大习惯
刚才一直在强调习惯的重要性,那在家庭教育当中,我归类了五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分别是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五大习惯我根据他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我将学习习惯放到了最后。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如果没有身体的健康就没有大脑物质层面的健康,他的学习能力则会大打折扣。
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睡眠习惯养好了,每天到点就睡,按时起床,上学不哭不闹;
他的饮食习惯也养好了,吃饭不挑食,自己动手,不需要家长喂食,身体长得特别好,他也就不容易生病;
卫生习惯,像我家的孩子,四宝从两岁开始,除了到点睡觉,自己还会动手吃饭,一岁半的时候已经会使用筷子了。
很多家长不会想到孩子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动手使用筷子,自己吃饭的这个行为,会对孩子未来,上学之后自己写作业,自己整理东西有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吃是人求生的本能,如果说你饿了,连吃这件事情都要别人去代劳,都不自己动手,长此以往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长大后他怎么自己每天整理衣物,整理我的书包和学习用具,然后去上学,回来以后,老师布置给我自己的学习任务,是要我独立自己完成的呢,因为他连生理上的渴望都是由别人替代的。所以饮食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餐桌上的教育和文化,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的独立性和生活的独立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还讲到了卫生习惯,早晨起来,孩子自己刷牙洗脸,这个行为我家孩子三岁左右,都可以自己去主动完成,晚上到时间了,他就像吃宵夜控制不住自己一样,会自己去刷牙洗脸。
第四点运动习惯,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的健康肥胖问题好像是突然地涌现了出来,我们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那一辈,很多人都是吃不饱饭的状态,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他们非常渴望给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好的饮食,所以就会过量的去给孩子,因此近年来,家庭中很多产生了疾病,比如糖尿病、三高,这些都会从爷爷奶奶辈到父母辈,然后我们还持续的把这种习惯传递给孩子。运动习惯更不用说了,所以运动习惯的养成,不是说孩子长到多大之后让孩子如何,如果父母不热爱运动,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家庭当中没有一些亲子互动的运动知识结构在里边的话,孩子身体素质就会跟不上。也许有的家长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做做下蹲、跑步等,对孩子会有伤害,其实这是非常落后和狭隘的观念。运动改造大脑,一个身体不够强健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是撑不住繁重的课业和生活压力,所以运动也是非常重要,把它根植到家庭教育当中,成为全家必备的事情。在幼年时期有这样的培养,也会根植进孩子的三观,我家的家训时候只要你每天吃饭或睡觉,你就必须每天运动和学习,没有商量。因为你的身体和头脑是要同步成长的,六岁之前可能很多家庭都是快乐教育,更关注的是孩子要吃好,身体要长得特别的壮,胖一点更好,长得高一点,他们关注的是这些指标而忽略了大脑方面的培养和教育,等到孩子步入小学,我们国家小学的教育的难度是照顾着所有中等偏下的孩子,义务教育不可能弄个精英教育,门槛很高,让大多数孩子都学不懂。所以当孩子们六七岁适龄步入了小学,发现学校的课业好繁重,听不懂,一二年级每天的作业就要写到十点、十一点、甚至十二点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意识到是我们的身体长到了六七岁,但我们的大脑发育程度以及我们的学习能力远远落后于六七岁的年龄,落后于绝大多数应有的平均标准。
我曾经看到孩子入学的时候有一份体育类报告,一个初中升高中,也就是中考的孩子体育30分,如果想拿满分的话,男生大概要每分钟引体向上做到13个,每分钟的仰卧起坐要做到40多个,这些别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孩子,我们大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家庭要去发力,不要等到孩子临近考这个科目或者临近需要这些运动考试成绩的时候,我们才进行加码,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现在教育其实是就是小的时候开开心心的玩儿,上了小学之后,还像之前一样混过去,到了初中开始,课业逐渐加重,但是把最大的砝码加到了高中三年,上了大学以后又是自由自在,然后面对就业,就业又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焦虑。
刚说到了五大习惯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我们做教育机构、办学校、做教育工作者的非常注重的一个习惯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很少有家长会觉得几个月大的孩子要培养他的学习习惯。
我记得有个故事叫犹太人,他们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会在书本上刷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食,这样是为了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甜蜜快乐的事情!”他们把学习和甜蜜快乐的这种感知第一时间绑定在一起。现在中国的家长很多都没有这个意识,他们不断灌输给孩子是学习好辛苦,学习好累,爸爸妈妈希望你小的时候就开开心心玩儿,以后上了学就有你辛苦的日子了,其实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辛苦,所以家长的这些学习理念,面对学习的畏惧,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学习没有更科学高效的方法,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们或许因为这份辛苦退缩了,或许因为这份辛苦我们扛过去了,取得成绩了,我们想给孩子快乐,不想让他在承担这份辛苦。我常常说:“快乐分很多种,有低端的享乐,比如去游乐场、吃点好吃的甜食或冰淇淋等,但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快乐,叫做痛快。”
我自己也是一个妈妈,四个孩子的妈妈,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我其实真正面对我的孩子,我很少去说我要让你们未来考上什么名校,当多大的老板,挣多少钱,那样才是快乐。我作为妈妈,我希望他们不仅是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快乐有妈妈的陪伴,有小伙伴的陪伴,有我们的爱,入学之后进入幼儿园能够融入到这个小集体,交到更多的朋友,学到一些东西,上了小学之后长达12年的起早贪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希望他能够拿得下他的课业,在他学校的这个群体当中,能够立得住脚,获得老师的欣赏,获得同学的认可,那他就是快乐的。那求学的这个阶段结束之后,他步入到大学,紧接着步入到社会。他能和同龄人一样,在这个社会当中具备生存的能力,因为自己的学历和学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能再去追求他们想去求学也好,想去过怎么样的生活,包括作为一个妈妈,我想哪怕他遇到了一个喜欢的人,他有能力给这个人提供保护,给他爱的人一个家,未来他们有小孩子了,他们懂得教育,他们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些教育的资源,我相信这样等到他的孩子教育有些成果之后,他也享受到教育中的轻松和快乐之后,他的人生各个阶段都是快乐的。
作为一个做教育工作的妈妈,我们很多女性,还是以右脑为主的去思考问题,比较感性,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百般的疼爱,百般的宠爱,想给制造很多的快乐,想要去看到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样子等,所以母亲为什么要去学习?为什么要去参加妈妈课堂?为什么去学更多脑科学的知识或学家庭教育知识呢?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可以让我们把目标拉得更长远,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我希望我对我的孩子是一个理性的爱,我们说喜欢才会放纵,爱一定是克制。
理性的爱的情况下,我们其实会少很多的焦虑,很多父母在教育当中做一些动作的时候,还是出于恐惧,别人学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我如果不学不做,我的孩子一定就缺了什么,当出于这种恐惧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方向,花了很多的冤枉钱,然后自己还很焦虑,因为他们眼前看不到特别远的东西,如果说我们出于的是一种理智的爱,非常的爱,你的人生最终还是你自己会去选择。但是作为母亲,我没有去规划你的人生,我规划的只是我的教育方式,做的只是我的教育计划,给你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去积累你的知识,完善你的人格。
家长的三种不同教育状态
我自己在这些年的教育工作当中,我觉得家长的教育状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情况。
第一就是自己不努力,掐着孩子去努力,他们每天传递给孩子的就是爸爸妈妈这辈子已经这样了,你要好好学习,以后会有更好的生活,然后好像所有的家族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那孩子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非常的想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如果觉得学习这么好,学习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可以让我们跨越阶层,获得幸福感,那你们为什么不学呢?如果真的好,你一定是先自己去做才对。”
第二种情况,父母非常努力,奋斗了半辈子,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会说孩子你就好好玩儿,学区房,爸爸妈妈给你准备好,各种升学,各种好的国际学校,好的幼儿园我们来给你安排,你只要快快乐乐的就可以。尤其是面对小公主,小女孩儿,父母更容易有这种思想,就是你开心的玩儿,爸爸妈妈保护你一辈子,其实这个就是非常的不现实,如果说他的孩子没有很好的状态和习惯和他自己的能力,其实父母的这种优秀就像失传了一样。
第三种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下一代比我们更强,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优秀。我其实认识很多的企业家,创业者,无论他们的事业有多成功,他们真正流露出的那种幸福,满足和自豪感,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多么优秀让他觉得骄傲的事情,因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只有孩子更有能力立足于这个社会了,我们心里才会非常的踏实,因为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这些都是我做了这么多年家庭教育,接触这么多家庭所看到、所听到、所感知到的,现在家长都非常的渴望和迫切,想要去学习、去成长和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习惯,各位老师、校长,你们想一下,对于一个家长来说,他如果具备了培养孩子的这五大习惯,睡眠、饮食、卫生、运动和学习,他具备了去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一些能力用在家庭当中,通过改变自我,通过改变家庭环境去影响这个家庭的产物也就是这个孩子,我可以断言这个爸爸妈妈90%的烦恼都没有了,在育儿,在面对孩子上90%的烦恼都没有了,而且他们会少走非常多的弯路,培养出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孩子。
很多家长来找到我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他们在学校有怎样怎样的问题,老师给他们反馈过来了,我其实都会希望他们清醒一点,我会举个例子,我说:“你怎么吃,你有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你就会吃出什么样的身材,你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积累,你就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同样的家庭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无论是生一胎、二胎、三胎,他们的结果都没有多大的差别,除你学习做出改变,我相信大家都认可这个观点,所以没有坏孩子,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是这个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他只是一个教育的结果和产物而已。
我们的课程在平时的培训当中是如何帮助家长去培养孩子的这五大习惯?学习这一块儿,如果要展开说就太大了,他有一套非常系统的培训方法,包括落地、如何去执行、教材、教具、课程等。接下来我已习惯这个大的概念,讲一下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因为四宝妈,如果她仅仅是自己的几个孩子培养的还OK,那他其实是个人的一个成功经验,既然她可以复制给全国的数万家庭,它背后一定有一套基于大脑成长的规律而研发出来的培训课程。
基于习惯养成两大科研成果
基于习惯的养成,他背后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科研成果,以及获了诺贝尔奖的研究实验。
第一个是1904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这个实验当时是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的作用的时候,意外产生的一个附加研究成果,当时他在给狗狗吃东西喂食的时候,他会采取亮灯或响铃的方式同步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行为之下,狗狗在吃东西,它会产生唾液,他们会采集唾液的毫升量在狗狗的脖子这一块儿去做一个采集,一段时间之后,即使不给狗狗喂食,仅仅是亮灯或者摇铃,狗狗也会分泌唾液,而且这个采集出的唾液的毫升量是与喂食的时候数量是相同的,所以这个结果其实非常的惊讶,后来巴甫洛夫用各种动物做这个实验,其实在那时候也为小孩儿去做这个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这个实验是在所有的动物身上,包括人类身上是同样存在的,条件反射应该是最早的关于习惯养成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研究,所以巴甫洛夫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条件反射也被大家广为人知,但它如何应用和养成习惯大家还想不太明了,直到近年来,这个脑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了很多的研究之后,我们才总结出来,其实巴甫洛夫当时作为消化腺研究的一个副产品,即条件反射是符合现代脑科学当中的LTP,也就是常识增强作用,同一个动作固定的时间去重复,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盒联网就更密集,不断的传导同一个信息在下一次接受同样信息的时候,它就会立刻做出反应,所以现在包括我们的学习、记忆、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比如说是吃宵夜,学习当中问到大家三加五等于几,没有人去算的一定是条件反射般的脱口而出。
几年前的时候,四宝非常的小,大概一岁多一点,她已经可以答出200多个国家的首都,他只要看到国旗,他就能答出首都,那个时候就会有很多网友在我微博下面去留言,说:“这只是条件反射而已”。我当时其实有点苦笑,巴甫洛夫教授,他用一生来践行他的科学研究,大家不懂的人只是说了个条件反射而已,他真的没有看到这背后的重要性和在孩子教育当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能帮我们减轻很多很多的教育烦恼,
下一个研究1973年劳伦茨的印刻效应。劳伦茨教授,他是研究动物行为学的一位专家,或许大家对他不太熟悉,但他的实验大家一定听过,就是灰燕在破壳的第一眼,他所看到的那个移动的生物,他就认为那是他的妈妈,无论这是真的灰雁还是其他的大鹅、或者是鸭子、还是实验人员,小灰雁只要第一眼看到会移动的生物就是他们的妈妈,他就会跟着他们,实验人员去草场,他们也去操场,实验人员下河去游泳,他们也去游泳,所以动物的这种印刻在我们人类身上也是有的。
近代的脑科学研究当中去解释这种印刻效应最主要的一个研究成果就是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我相信大家都听过。我之前说了,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因为人类早期学习就是通过模仿,即使孩子步入幼儿园,六岁以内,他们主要还是在模仿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讲到这里有一点点遗憾,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分工,我们家长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都很大,所以孩子一出生,我们可能很快要返还到职场,爸爸和妈妈这个角色其实给孩子印刻的还不是很够。同时又在孩子镜像神经元最发达,最依靠模仿学习的时候,家庭当中知识水平最高的人,我们为了生活出去工作了,把孩子假手于老人或者阿姨,进化论是一代一代的在进化吗?也不是,英文的真正翻译,其实演化论更为合适,也就是说它的演化是不成规律分散性的,并不是说一代必然会比一代强,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教育,他是不会强过上一代的,没有依据是说孩子天然就比我们强,所以你看我们年轻的一代父母出去打拼,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跟着上一代人在学习,行为处事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包括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老人为什么要退休?是因为这个年龄已经无法胜任社会的工作,无法适应我们年轻一代的生存规则了,我们把孩子假手于老人的时候,孩子能跟老人学到的东西就很有限,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说把责任推脱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多的就是即使你工作,我们也不能放弃掉父母教育孩子的这个职责。
所以我们作为机构,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和校长,你们觉得家庭教育这样的一个讲堂和课堂必要吗?非常的必要,我现在也是一个职场的妈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能够陪伴孩子,很多人找我做家庭教育的时候,他会问我:“我不是全职妈妈,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能够对孩子进行教育吗,我能做的好吗?”我告诉他们:“正因为你没有时间,你可能一天接触你的孩子,就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孩子就睡觉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学习,然后去做到高质量的陪伴,真正全职24小时在家中陪伴孩子的妈妈,她的质量不一定高,如果说他不去学习的话,他可能很多时候承担一个保姆的角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大树的土壤和根基,家庭教育当中,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和环境。学校教育其实是在家庭教育之后,只要孩子进入了托管班也好,早教中心幼儿园也好,就已经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树干,因为他给孩子提供系统的知识,让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叠加,孩子人生的第三个教育阶段就是社会教育,她让我们伸出很多的枝丫,枝繁叶茂,立足于这个社会当中,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是根基。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在于即使孩子步入了学校,他仍然受家庭的影响非常的大,它是我们学校教育能发挥多大的效果的决定性的因素,包括学校老师教了什么东西,家长在面对学校教育或者课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态度,比如:哇!老师教的这个好棒,你今天在学校又学到什么了?你今天在学校交到了哪些好朋友?你今天在学校过的快乐吗?这样的提问方式更有助于孩子爱上学校,而有的家长他不懂教育,可能一出学校门,今天有没有孩子打你?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哎呀,你看老师开这个课,他又是想收费?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做这些年教育。针对六岁以内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孩子比较多,因为孩子一旦步入幼儿园之后,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家庭对他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等到步入小学之后他结交了很多的同学,她的老师逐渐变成权威,学校的课业也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会逐渐变小,所以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七八岁或八九岁以上的孩子,你如果说:“来,孩子,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书。”他是不会来的,所以家长有个错觉,就是孩子永远都可能会听我们的,其实不是,要抓住早期的时间。
那我来和咱们机构、校长想去进行这样的一个沟通,也是希望有机会我们能够去共创这样一个家长的课堂,给家长进行一个系统的培训,不仅仅是因为它会成为我们机构的一个课程,更主要的是我们其实在孩子的大脑黄金期,家庭三岁以内家庭的部分没有做好的唯一一个补足的末班车就是幼儿园和机构,也就是步入小学之前的这个年龄阶段非常的重要。
上了小学之后,我们还有针对孩子学科能力的一些培养,你如果想让他发挥效果,一周去一次两次机构,可能这个力度还不够大,也需要有一些家校的合作,回到家庭当中怎么去做,家长在习惯的培养上怎么去做一些弥补,我们也有相应的课程,针对面向小学的孩子来提升他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今天讲了很多都是六岁以内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去家长更愿意去投资,小学阶段他们更多的是有种补交罚款的感觉,早期他们会觉得是投资,因为收效会很大,也更愿意为我们的教育为我们的学校去进行传播。
现在说到“家庭教育”这个词并不陌生,很多针对父母成长类的培训课程也非常的多,我自己生活在北京。很多的机构大多数也在一二线城市都有一个感受,就是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年轻一代的父母也爱学习,他们见多识广,做家庭教育当中讲我们需要正面管教,我们要培养情商,我们如何去感知孩子,去感同身受的去教育他,这些已经不新鲜了,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这些都是几年前已经过时的概念,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去给家长做培训,他们或许当时一惊觉得很新,但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家长需要新的知识,知识需要持续不断的更新,我们给到家长更多的要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一二手的科研成果之下的应用知识,我学到的不是一些心灵鸡汤,不是一些自我安慰的东西,而是我实战可实用的东西,因为他们对常规的妈妈课堂已经不再感冒了,他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需要短期内学到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能够拿来就能用,用完以后我感受很好,成果很好,我愿意去为你学校对你机构进行一个自然的宣传和转发,妈妈群体有一个特点,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是非常乐于分享的,尤其是当孩子教育的好的时候,有成果的时候,又有很多参与的时候,家长是毫不吝啬地想要去分享。同时妈妈群体,他更愿意在这种分享当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很少妈妈们会说教孩子要偷偷摸摸,不说,然后你的孩子不要好,这些是不会的,真正让家长获得了价值,解决了问题,每个妈妈都是乐于去分享传播的。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这样的妈妈课堂,家长培训,真正的基于脑科学一手知识的实战性的培训课堂能够更多地走进我们的机构,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因为你们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你们是直面更多一线家长,你们知道他们的诉求,你们每天都接触孩子,所以希望这样的一个合作能够真正的强化我们这一代家长的教育知识结构,只有妈妈强了,父母强了,孩子才能真正的强大,只有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强大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才能真正的强大,这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妈妈,但又仅仅是一个女人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一个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