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书笔记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告诉你一天最重要的2小时是哪个时间段的书,那么你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2小时都只是个概数而已。整本书在阐述的其实是怎样塑造一个大脑的巅峰状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抉择点的利用。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做一件事情,以致于没有时间考虑会不会有更好的安排。比如早上各种待办事项重重包围着你,你可能会第一时间看到一件就去做了,不想浪费任何一分一秒时间。

而作者建议你,不要匆忙的进入一个工作中,要考虑好这个时间段的状态,如心理能量、精神状态、时间长短等方面,再做安排。比如:刚做完一件事,现在有40分钟时间,填一个表格需要30分钟,写一个方案需要1小时,并且马上到吃饭时间,显而易见的是,这时候该做得下一件事情是填表而不是写方案。

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思考,看到方案在哪里需要拟定,你就着手方案的相关事宜了。做到40分钟的时候,方案还没有完成,到吃饭时间。不去吃,等会儿饭又吃不上,于是只有中途停顿。等你吃饭回来,发现之前的方案思路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切又从头开始。显然之前的这段时间就是浪费了,如果填表,却能妥妥的完成一件事情。并且作者不建议血糖低的时段进行大量脑力活动,因为血糖的值会影响大脑的运转。

另外一个就是无须纠结分神,分神之后能回到工作状态就好。我是个特别爱分神的人,脑海里思绪飘飞,经常看书看着看着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过一会儿,才会回过神来。我竟然在读书的时候,去想别的事情,真是太不应该了。而且市面上一直在鼓吹,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言外之意,如果不专注,就和成功无缘。所以发现分心时,颇为自责。

作者的观点,人类由于趋利避害,才留下分神的基因,主要是对抗不确定的意外情况。如果不会分神,比如开车的时候,一直专注开车,前面冒出一个人来,都没法及时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无需为分神伤脑筋,这是人类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只要发现分神的时候,能够及时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依然可以高效。

看到这个观点,问我释然了。原来我们人类就是这样的,我的情况不是个案,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并且即便是分神,我依然是可以高效的,不会与变成更优秀的人失之交臂。这是迄今为止最能说服我的一个观点。还有运动、饮食、办公环境等因素,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大脑高效状态而控制。刚才为了写下这篇读书笔记,我特意出去跑20分钟步。回来之后,身体比之前坐在办公室放松多了。

效率可以衡量机器和电脑,因为他们是机器。人不是有生命力的机器。人有大脑、身体,并存在运行规律。按照生理运行轨迹,营造一个恰当的条件,大脑可以进入一个巅峰的状态。别再想着该怎样舍弃你的休闲时间,创造一个条件,在你需要高效专注的时候,能迅速进入状态。衡量人类的标准应该是工作成效,而不是效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