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在反击吗?
昨天(2018.12.2)爸爸从姥爷家把我和祺祺接回来,车在车库停下后,祺祺和爸爸下去拿东西,我拎着自己的包下车直接就走了出去。
祺祺在后面叫,“妈妈,等等,等会儿再走。”
我就停了下来。等他们俩走来,祺祺说:“妈妈,你在反击吗?”
我讶然:“反击?反击什么呀?”
祺祺说:“昨天早上(2018.12.1),爸爸送我们去学经班,下车咱还没拿东西,爸爸就走了,你现在是不是反击呢?”
我愣了下,自己都忘了这件事了,他还记着。看来父母的言行时刻在他脑海里记着呢,庆幸我真不在意这件事,也很客观的答道:“那有什么好反击的,爸爸当时不过是忘了,我还不至于计较这点事呀!”
如果我当时顺着孩子的意思,开点小玩笑说:“就是,就是反击他,也不等他拿东西我就走。”不知道对孩子以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 欣慰
从姥爷家回去的路上,爸爸说车上有刚买的桔子让我和祺祺吃,祺祺便拿了两个,我们一人一个吃了起来,剥下的桔皮我习惯性的攥在了手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吃完桔子,祺祺不仅把自己的桔皮放到了前座的垃圾袋,还从我手里拿过桔皮放了进去,拿的时候掉了一点渣,他用脚跐了跐,我以为他不理会了,结果他又弯下腰捡了起来。瞬间感到很欣慰(因为之前祺祺有让妈妈帮拿垃圾的习惯,我还怕他有依赖思想,改不过来,具体可见“2018.9.30-2018.10.3国庆游学感想”),孩子不仅把自己的垃圾搁置好了,还把妈妈手里的垃圾处理得很干净。
小结:昨天这两件事给了我以下启发,育儿路上,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常会遭遇很多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通常会很焦虑,也都喜欢问“怎么办?其实不必焦虑、也不用着急,我们做好自己就是了,也许一时半会看不到孩子的改变,但是将来某一天你可能会欣喜发现,孩子正按我们家长日常所行照做。孩子今天的任何表现都是“果”,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榜样示范、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才是那个真正的“因”,只有反思和改变那个因,用我们的爱、尊重、理解、信任、示范和连接才能真正改变孩子。愿我们每位父母都像今天早课中说的那样,学优秀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用感恩的心对待孩子,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