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国际都市,也是澳洲最大的城市。
初次听说它,大概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当时还在上小学,对国外、对世界还毫无概念。第二次感到亲切的时候,是听说悉尼曾被译为“雪梨”,跟我的英文名相同,现在,在台湾和海外华人聚居区仍然称呼其此名。初中时,学校跟澳洲的某所中学有合作办学;高中后,又有相当多的同学移民或者留学澳洲。于是澳洲变得更亲切了,它好像是华人留学移民的首选地。
到了悉尼,果然倍感华人面孔剧增。广告牌、路标、商场、景点等地方都能看到中文指示。悉尼有唐人街,是华侨和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茶楼酒馆比比皆是。
从墨尔本一路过来,所到的城市都感受不到夜晚的气氛,基本晚上六点多之后,街上的所有店面都关门了,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流光溢彩。除了墨尔本和悉尼的唐人街,当然悉尼有著名的海港大桥和歌剧院,这个经典景点附近的酒吧还是挺热闹的。
老外的生活更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为勤快的中国人才会在落日之后,还有丰富的夜生活。包括欧洲也是,他们的作息是10点到12点算上午,12点到两三点是中午午休,这段时间商店会关门休息,3点到六七点是下午,下午下班之后街上就冷冷清清了。这一点,颠覆了我以往对国外的认识。去过很多地方之后,才发现夜生活丰富的是亚洲国家,包括东南亚、中国、日韩。
在悉尼留下的照片不多,因为这一天,我们是摄像师相机中的景色。
出发之前就在国内的机构,约了悉尼的婚纱照拍摄,感觉服务太赞了。安排给我们的全是讲华语的当地华人,沟通无障碍,照相师是台湾人,化妆师是大陆的,助理兼司机是香港人。
悉尼的一日游,就在婚纱裙摆和明媚阳光中展开了。
那天说来也巧,10月2日,澳洲更换夏令时,工作人员提醒我们,要记得讲时间拨快一个小时。因为紧张和兴奋睡很晚的我们,又因为夏令时少睡了一个钟头。但是幸运的是,那天的天气好到爆。悉尼的初春多风,苹果天气上显示的前后两天都是多风天气,化妆师说前面几天一直都是大风天,海风吹得可容易黑了。
早晨的第一站是海港大桥和歌剧院。
九十点钟的光景,但是大桥边已经有不少观光的游客,和晨跑的市民。老外都特别友好,每个路过的老外都会友好的冲我们微笑,然后说上一句:congratulations。
澳洲人的化妆风格很简单,我甚至觉得这个算不上新娘妆,只是淡妆吧。他们崇尚自然,就跟他们的生活态度一样。他们鼓励大笑,可是我总怕笑太大了露牙龈不好看。
“怎么会呢?”摄影师反问。
结果证明我特别满意的几张,都有一个共同点——放肆的笑颜。
所以有时候,放下国人的“端”或者内敛,或许会收获更美好的自己。
第二个景是悉尼圣安德鲁大教堂。
那天天气特别好,所以一路上遇到了好多拍婚纱照的新人。刚刚在海港大桥看到了他们,然后到了教堂,发现他们也来这儿了,特别逗。
圣安德鲁大教堂是悉尼乃至澳洲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1868年。虽然如此,跟欧洲的老教堂们相比,它还是算年轻的,因为澳洲也同样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悉尼的维多利亚时代建筑不多,跟墨尔本没法比,但是这座教堂算得上一个标志。
因为天气好,所以游客也特别多,我们见缝插针的找位置,更是体验了一把户外换装的节奏。当地的拍摄团队的好处就是,司机很知道哪儿能停车、哪儿买可口的午餐、哪儿的景色好。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坐落在植物学湾的拉彼鲁兹(La Perouse),悉尼的很多海滩都以当地土著名字命名,就只有这座沙滩用了一个法语名字。拉彼鲁兹是一名法国航海家。1788年,他接受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探索太平洋的委托来到这里;1820年建造了军营瞭望塔,并驻扎了卫兵,严防走私;1825年建造了法国人的纪念碑;1885年裸岛开始使用,并用木制栈桥连接起了陆地和裸岛,配有重炮,成为最古老的军事前哨和海关;1963年,裸岛成为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公园,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保护所。
若不是当地人带领,我们肯定就选择了更为著名也更近的邦迪海滩(Bondi Beach)了。
然而这儿的景色绝对可以用完美形容。古旧的木栈桥,草坪、岩石、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在落日下组成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