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班班有读课程组第八期课程组的老师在飞翔老师的号召下,于晚上9:00准时相约在新建的QQ群视频里,可是由于新版的QQ群视频已经升级,采用的是直播的形式,导致了很多新加入的老师,无法进入到群视频里面,万般无奈之下,飞翔老师又把大家转移到原来他自己的工作室QQ群里面,进入到了老版的群视频,大家都很熟悉,交流起来就更加的方便了。豌豆老师甚至还在名师听听平台里开设了专门的课堂,为了磨课交流,可谓是争先恐后,不舍得浪费一点时间,尤其是飞翔老师,不停地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开始光是进入QQ群视频就已经浪费了十几分钟,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由于我的接地气课的设计非常仓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所以没有一点创新,晚上9:00前,才算是完成了文字稿,马上发给了组长阿波老师,因为组长前两天已经给我发来了《食火兽》书本中的高清图片,所以阿波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1.设计看图猜题目;2.看图讲故事;3.可以利用《山海经》的原文进行设计问题;4.努力让自己的设计更加灵活一些,更受孩子们的欢迎。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做PPT,在看到低段昭文老师的展示分享后,感觉自己太肤浅了,太不用心了,太不专业了。俗话说:“弄斧到班门”,我就是要把自己的粗浅的设计展示给大家,好让大家给我提意见。
我的文稿直接上传至群文件,然后利用屏幕分享,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设计内容。针对老版的设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飞翔老师建议:不要设计无意义的问题,要把设计指向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语文能力的点,可以利用图片猜猜看,人物连连线的形式展示出来,原来的接地气课需要老师前期做大量的工作。豌豆老师建议:阅读要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把设计的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改变语言实践,聚焦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针对原来的接地气课的设计,有的老师反映,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毕竟是展示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建议保留;有的老师说,接地气课的“风险题”和高大上课的“写作者”有雷同的地方,需要区别开来。飞翔老师则建议两位导师可以在设计时,相互探讨,互相避让,避免重复,他举出了和昭文老师一起设计的很多课程,都没有出现“撞车”的现象。针对我的“老款”设计,组长阿波老师上麦交流,他说我们的设计应该定位读书的过程,读书的陪伴,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一些东西,体现核心素养,找到书中集中的问题,寻找一些读者发现不了的知识点。
在大家的讨论点评中,我也算是开眼界了,看到了自己的不知足,自己上麦的表达不够连贯,没有抓住书本的知识点,自己的设计几乎完全是文本的再现,缺少自己的理解和解读,甚至还进行“先入为主”的辩解,可谓是“丢人”,这也给自己的课程设计敲响了警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让自己设计的课程“有趣,有效,有料”。
随后,低中高段的几位导师分别解读了自己的课程设计,都给自己的课程设计带来了一些启发。
时间已经很晚了,可是大家的教研热情依旧高涨。除了我们在线的近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悄悄豆老师作为飞翔老师工作室的管理员,默默的为大家“开门”,让大家及时进群。虽然很晚,但她却在默默关注——“一直在,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没敢去听,但我知道大家都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做大家喜欢的阅读,为了孩子们更加爱上阅读,课程组的老师都在默默前行。
一件事,一起做,一路行,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