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成都少女祝小小放弃生命,离开这个世界,从头到尾看完整个过程,那个涉嫌性侵的邱某只是凶手之一,当然是最主要的凶手。
缺失陪伴——未成年少女认识恶人
祝小小的父母早期离婚,后来祝小小的母亲又改嫁,但是依然关系不和,祝小小的母亲再次离婚,也就是说祝小小基本和母亲生活,父亲那一方的爱基本是没感受多少。而祝小小的母亲生存也是不易,工作每月只能休息四天,每天上班到晚上八点,这么大段大段的时间属于祝小小一个人在面对,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她的身边缺乏家人,她选择了网络。
离开了真实的世界,网络的虚拟让人沉迷,一堆在现实中找不到女人的男人会搭讪这个少女,陪她说话,她也就此认识邱某某,邱某以要求其发裸照给红包的形式诱这个家庭条件一般又好奇的女孩发了照片,没想到邱某得寸进尺,胁迫这个女孩见面,被吓到的祝小小见面,结果被性侵,才14岁。
之后,这个少女滑向了自责至极的深渊,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正义的等待——过于依赖而疏忽心理
祝小小的母亲知道后,第一时间报警,并且祝小小怀孕流产那些证据全部保留,全部交给警方,不时督促警方办案将邱某绳之以法。
她们母女俩过于依赖警方,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警方,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警方每天接受报警不是只有她们,所有的察案得有人干,警力并不是每个案件足够宽裕到一天就能给出结果,更何况所有的证据都要时间去调查。而且恰逢她们报警时间遇到疫情管控时间,让正义更不是那么轻易马上就能达到。
在这段等待时间,母女不时打电话警察,警察也是人,也估计被问烦了,稍微口气有点不那么和蔼,却让这个小姑娘敏感的心捕捉到了。心理疏导没有跟上,女孩的心理脆弱却又加了一道。
班主任的掌掴——孩子崩溃了
抑郁的祝小小在上课通过玩手机忘记抑郁,手机那虚幻的关系其实已经将小小导入深渊,但在深渊里的小小却还是通过手机继续沉沦。也许虚幻是魔也是上瘾的毒药。班主任发现祝小小在课堂玩手机怒不可遏,没收小小手机,并且当堂掌掴。
祝小小这么弱小的女孩在班主任的怒气中抑郁症严重发作,又哭又笑,她的世界崩溃了,她已经感觉不到这世界有多少温暖和真正的爱。
好友的留言——安慰,却并未警觉
祝小小最后的留言在网络,倒计时,她的留言只有几个她认为的好友可见,她写着生命倒计时的每一天,这些好友只是在网上留言安慰,却没有一个告诉祝小小的母亲,没有告诉警察,最后,祝小小在倒计时最后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还那么年轻。
谁是凶手?
启示:父母要多陪伴未成年的孩子
成人尚且感觉到孤单,更何况孩子,他们那么弱小,更需要陪伴,我有时候看什么树立事业狂,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疏忽对家人的陪伴,我是觉得很不好,如果那么狂热热爱事业,不给孩子陪伴,就别生孩子,孩子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通过其他渠道寻找陪伴,最后很可能误入歧途。
别把希望一味寄托在别人身上
出了事,报警自然的,但报警后等待就好,不要执拗要马上结果出来,警察也是别人,一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很可能忽视加强孩子内心疏导。心魔在于自身。
通观整个事情,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祝小小的家人其实在这个孩子的人生中缺位不少,小小最后时光宁愿和工友喝酒,最后,小小走了,她太弱小,承担了太多的悲伤。她的真实的故事应该给很多人启示,人活着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