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看到一段话很深刻。 人偏向于做容易的事, 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此话何解?
即我们的时间, 永远应该花在对人生正确的事情上, 而不是容易的事。
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话是在高中时由一位大学补习老师说出。 他当时已是位拥有多个学位及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老师, 同时拥有注册社工的牌照, 年龄还不到30岁。
这句话出自一位拥有高学历的教师口中, 一定要仔细思考及牢记。
什么是容易的事情?
任何你已经习惯做的事情都可称为容易的事,
例如白领上班族坐在办公室收发电邮,
老师在改卷及给学生核对功课,
运动员进行例行操练,
瑜伽教练在教瑜珈,
工厂车间工人在流水线加工,
工程师在研发产品,
银行柜位业务处理客人的存款
家庭主妇去菜市场买菜做饭等等。
这些事情都是经过每天重覆做, 并逐渐化成习惯, 不需特别用脑思考便能完成。
若果有天突然发生较大的改变如失业, 工作岗位出现大转变, 身体意外受伤, 家庭成员发生意外等, 因我们的行为习惯突然改变, 便导致不安与恐惧, 恐惧源于对未来的不可 知。
恐惧如何可以克服?
答案是面对。
我还记得第一次向喜欢的女生表白前所产生的恐惧, 但恐惧之后便是突破。
当我们决定要转工或转行业会感到紧张恐惧, 便源自于对新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
人害怕面对不确定性。
目标是什么?
目标有分短期, 中期及长期。 它好像你上火车要到达目的地般, 有个特定的终点及目的地。 但为何自小父母或老师教导我们订立目标, 依然很多人未能成功, 没办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原来我们不断地订立目标, 却又不断地被目标所打败。
被我们的拖延症打败。
被我们的惰性打败。
被我们的恐惧感打败。
大部分人订立的目标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 无法坚持, 最终胎死腹中, 变成无效目标。
我听过有句话, 人心的底层只有二种力量, 分别是爱与恐惧。
爱很容易理解, 每个人也知道什么是爱, 知道如何去爱人与被爱, 也渴望被爱。
惟独恐惧不是每个人都勇于面对。
很多人因恐惧不敢主动换工作, 不敢贸然辞职创业, 不敢与心爱的人表白。
做销售的恐惧致电给多年没联络的朋友, 觉得电话很重。
做学生的恐惧在班上要向全部同学公开演讲, 或举手答问题。
做下属的恐惧突然被老板吩咐向所有同事面前做PPT。
有人害怕结交新朋友。
甚至有人乘搭公交车, 小巴等, 惧怕向司机举手打车。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 我们惟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说到底, 恐惧便是突破。 突破我们个人的舒适圈。
每个人的舒适圈层次程度也不同。 上至一间公司的企管, 下至最基层的员工, 都有各自不同程度的舒适圈。
很多人只看见眼中周围的舒适地带, 不敢踏出第一步, 却看不见突破内心的恐惧与不舒服后, 迎来的却是个人能力的提升, 美好的果实。
全世界畅销书第一位的圣经有个故事, 它发生在圣经旧约数千年前。 大家应该听过或看过迪士尼卡通系列的《埃及王子》过红海, 把海水分开一半的一幕吧。
故事未完,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前, 曾派遣12个探子进入该地打探。 结果12个探子中有10个探子报告目前住在迦南地的都是身形高大, 很强壮。 只有二个探子约书亚与迦勒报告里面是极美之地, 机不可失。
最后全体以色列人竟然听从大多数探子的话, 惧怕直接进入迦南地。 从此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多40年才得以进入迦南地。
有时逃避恐惧的代价比面对恐惧大很多倍。
如果那恐惧举手答问题的同学可以战胜恐惧感, 勇敢举手解答, 他的学业可进步更快。 美国的一流大学上堂便是所有学生勇于举手答问题。
如果那位怕羞表白的男生勇敢开口表达爱, 可能下半生的幸福便在眼前。
如果那位害怕做PPT的下属勇于接受上司的任务, 他可能得到更好的表现, 升职加薪, 及个人能力的大突破。
人应该要有目标。 但有目标却不懂战胜恐惧, 突破自己, 最后也是徒然无效。
如果你可以花大量心思去订立目标, 为何不可以用更多专注力克服恐惧, 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