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记时间
2021年1月17日
二、详情
本文是读《王阳明心学全书》后所做的笔记。
三、简述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人表里不一。其实这不仅仅是别人的毛病,我们自己也无意间会犯这样的毛病。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有表里不一的毛病。那么我们来随便说两点,看你有没有中招的。
首先说我们坚持锻炼这个事情,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是为了养颜塑形,虽然目的很明确,但是大多难以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然后我们来聊聊减肥,因为当今社会带来的福利,大部分人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很多人都略显富态。当然大家都知道肥胖有诸多不好,因此也决心减肥,然而无论什么减肥方式都不能长久,总是断断续续,减肥效果自然也是反反复复了。
最后我们来聊聊读书学习这个看上去品味高一些但理应和我们形影不离的事情,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因此也有很多人会立志学习。然而有一部分人前脚刚下定决心,后脚就开始找借口,像什么年老体衰、身体累、工作忙之类的借口那是常有的。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有了决心,也有了行动,但终究难守初心,以至于行而无功、劳而无果。
以上也就随便举了几个例子,相信已经戳到很多人的伤处。那么大家就想问了,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别急,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这个话题。所谓要想持之以恒,那就先得做到表里如一、保持初心。
你可能会接着说,表里如一、保持初心,多么简单的两个词,你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没错,其实我和你的认知是一样的。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也出了不少文人墨客,也有不少先贤楷模。
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他的心学当中,有个观点叫格物致知,其中就有这个表里如一、保持初心的方法存在。
所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就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表里如一。首先王阳明先贤认为,初心是人的根本,是人认知世界的源头。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初心呢?王阳明先贤也说了,要格物、致知、诚意,首先要就要摒弃外界干扰(心静),然后要探索初心(思考),最后要有诚意(决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到表里如一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也并不是完全没可能实现的事情。
王阳明先贤也告诉了我们表里如一,即格物致知的过程和结果。“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结果相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当然也是我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么宏伟的目标和结果,能让自己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达到极致,自然也是人生价值的最高表现。
然而,王阳明先贤告诉我们,“诚”虽然看似是一种很高深的境界,但它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借以入门的方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先贤一再强调“城”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城”是表里如一的根。
表里如一,用王阳明心学来说,可能应该叫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全书》当中,对知行合一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看到美好事物会流露出喜爱之情。以往很多人把知行分开来说,即把看对应于知,把喜爱对应于行。在王阳明看来,把知和行区分开来只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理解。而知和行原本应该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开的,不能偏向于任何一方,否则就会打破知行的原本样貌。
王阳明先贤所聊到的“知行的本体””,正是“心”的本来面目。我觉得是人之初性本善,即良知更深层、通俗的理解。也与我们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无意识”或“本体意识”概念类似。之所以说知行合一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更深理解,其实是因为王阳明先贤把心的容量放大了。“把自己的心看成是天地宇宙的一部分。”,想想这是要有怎样的胸襟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以我们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却是出奇的准确。我们只能感叹先贤们的伟大,也要感谢这延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王阳明心学全书》中,我也感受到了王阳明先除了历史所封的各种头衔外。我觉得他还是语言艺术家和谈判大师,他参透了人心,告诉了我们沟通的一个本质:谈话的时候,事情描述与表扬要相互嵌套,这样不单调,也不显得恭维,听着比较舒适,不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也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从王阳明先贤无敌的表现来看,我严重怀疑他是几千年后穿越过去教化和传递中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