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行部落作业:
1、我们学过不要被社会和他人的规则完全支配,而是要学会制定并遵守属于自己的规则。今天写下一条专属于你的规则(可以是待人接物,也可以是具体决策,或者任何其他规则)。说说写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2、不少于200字
一、我的规则
前面部分是我的回答:
对于我来说,我最讨厌别人太打扰我,我希望跟别人有一个安全距离。
(1)当我专心致志地在做事的时候,我不希望别人轻易打扰我。甚至连孩子都是,以前太小不能给孩子立规矩,现在孩子大了,当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当我在睡觉的时候,我都要求孩子非必要不要来吵我。就像搭积木时被突然碰掉一块,好不容易理顺的思路会瞬间散架,得花好一会儿才能重新拼起来。专注时被突然打扰,思路易中断,像拼乐高时被碰掉零件般让人沮丧。
(2)不太喜欢跟别人靠得太近,尤其是当一个人总是盯着我的时候,我会感觉很难受。以前高中的时候,也不知道同学是怎么想的,就想拿我当榜样,天天跟着我,亦步亦趋。这在别人看来是很“荣耀”的事,我却浑身不得劲,仿佛被无形的线牵着走,连呼吸都得跟着对方的节奏。最后实在忍不住,只好硬着头皮说清楚,宁愿显得不近人情,也想找回自己的空间。保持安全距离,能让我在社交中更放松,既不疏远也不局促,反而更愿主动分享读书或探索的新发现。
二、给生活留一道安全线
每个人心里都该有一道看不见的线。
心理学里有个“气泡理论”,说每个人周围都像裹着层看不见的气泡,这是属于自己的心理领地。气泡的大小因人而异,有人喜欢紧挨着说笑,气泡半径或许只有半米;有人偏爱独处,气泡能扩到两米开外。就像图书馆里的座位,哪怕人再多,多数人也会下意识选没人的空位,非要挨着坐时,也会尽量侧过身,避免眼神撞上——这不是生分,是在守护彼此的气泡不被戳破。
办公室里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将办公桌收拾得整整齐齐,电脑旁摆着盆小多肉,枝叶刚好挡住旁边同事的视线;有人接电话时会走到走廊,怕打扰别人思路。虽然他们从不说“别靠近我”,却用一盆植物、几步距离,悄悄划好了安全线。
生活里的磕碰,多半是安全线没接好。就像挤地铁时,有人非要往已经贴满人的车厢里塞,结果不是踩了鞋就是撞了肘;亲戚上门时,若总爱翻人抽屉问人工资,再热络的关系也会生分。反倒是那些懂得留线的人,相处起来最舒服——借东西前先问一句,串门时提前打个电话,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眉心而非眼睛,这些小事,其实都是在说“我尊重你”。
就像老木匠常说的:“好家具都得留条缝。”这道缝里,藏着不较劲的智慧,藏着给彼此的体面,更藏着让日子慢慢舒展的空间。给生活留道安全线,不是把心关起来,是为了让每颗心都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得自在又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