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一句话也不想在现实生活中说的,交往均耗心神。大多数时候,疲惫感并不来源于一件件具体的事,而是耗掉精气神后的空洞和倦怠,以及由此升起的浮躁。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只需专注的玩乐,专注的看书,然后大睡一觉就好。我个人把这个过程成为“养气”。
1 不要看向窗外
小说和电影里,如果描述一个人不停的望向窗外,大概率是想突出人物的心神不宁。同样,过于关注他人的世界,一直望向自我的生活之外,也容易浮躁、急功近利和心力交瘁。而生活是由一件件无意义的小事构成的,专注于小事本身,就是认真的生活,也就把自己从更加宏大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了。
我喜欢看画和雕塑,因为能从中感觉到作者那种屏气凝神、毫无懈怠和走神的爱。那是和现实生活无关的另一个世界。齐白石画虾、画花、画鸟、画鱼、画虫,画的不是花鱼虫本身,是背后天真平实的意趣;李商隐写“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写的不是眼前人,是写给理想中的人,以及那个并不存在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专注造就了艺术本身。
自身的专注能获得同样的体验:一个朋友最近加班后熬夜学习,她说不是为了考证,考证只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她纯粹享受专注学习的乐趣。那是只为自我创造的精神结界,是唯一可以吸收养分而非消耗得地方,一切都离得很远,浮躁的心里也就像褶皱的纸,被温柔的大手抚平了。
2 量变引起质变
享受专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产生需求感,以及索求的气氛。倒空自己,反倒更容易坚持;不在意结果,也就更放松地接纳一切。专注是一切活力和灵感的源头。
这就跟我阅读、写作是一样的道理,出发点是为自己而读、为自己而写,后来慢慢地积累了,专注的结果自然显现。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只是专注的结果。
近日读《水调歌头》,对其中所描述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却步”,有了更深的体会。外界的环境来来去去、纷纷扰扰,风云莫测,和从前并没有一丝不一样的。真正能改变的无非自我心境罢了。物极必反,忙中才易出错。拥有精神闲适感的人,会自然少一分戾气,遇困难更冷静,做决策更智慧,遇困难更愿意坚持。
人生真是奇妙。我们有时需要目光长远,有时又只消着眼当下的这个转角、这个渡口,而后晚上回家安安静静看部电影,煮一碗热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