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
终于轮到我来出动力沟通日记接龙的题目了!我脑子里经过了万水千山,眼睛瞟到了上一篇的题目《特立独行》,顿时来了主意“随大流”。而且“流”还是“溜”我也没有搞清楚,我觉得那么麻烦干啥,手机打出来啥就是啥。于是,“随大流”就成了这次动通日记的题目。
看前面的内容,大家都比较推崇特立独行,比较反对随大流,觉得随大流是没有主见没有独特自我的人。我本来也是这样的观点。如果也这么说一遍,其实在这里也是随大流。
我在想啊,特立独行和随大流,其实是分着阶段的,不同时间,不同形势,同样的行为,有的是特立独行,有的就是随大流。举个例子,2014年,我去参加包头第二届动通研讨会,接到通知让我在会议上代表发言,我当时正在重庆度假,带的衣服全部都是无法登台的,于是老贾带着我去三峡广场和磁器口古镇买衣服。我们在磁器口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店,淘到三件民族风的衣服。从此以后我开始一年四季棉麻。参加动通大会倒没有什么,特么回安阳之后,我的这个风格非常受关注。喜欢的,一个两个专门跑过来跟我说“老胡,你可算找到适合你的风格了!”“老胡,以后咱就这样穿!”“老胡,这衣服真的很有个性!”不喜欢的打趣挖苦我:“老胡,你是不是要出家啊,天天穿道袍?”“这衣裳好啊,二百斤都能藏起来!”……
我在风言风语中穿了两年多民族风棉麻范儿,穿到,我的同事外出旅游,看到类似服装,马上拍照片给我看,还对家人说“这是俺们学校老胡的衣服”,逛街,看到一个店,卖的衣服跟我穿的风格类似,立马卫星定位给我,连价位都给我问好了。更奇葩的是,一起学心理学的一个朋友,而且是男的,在外地学习,看到一个女人穿的衣服,马上就想到我,给我拍了合影让我看。
特立独行了一段时间,发现,街上像我这样大袍子大衫的中年妇女越来越多,这样民族风的裙子有点儿烂大街了。我虽然穿着还是很舒服,可是心里不舒服了。从特立独行到随大流,就是一个时间过程。
从服装如此,从生活何不也如此。记得早年住筒子楼,我们的早餐每天都是挂面方便面,顶多加一个鸡蛋。邻居马阿姨每天煎鸡蛋,炒菜,还有牛奶面包,大家都觉得她们家特别浪费。我们那时候是小孩子,特别羡慕。随着我们长大,早餐吃好已经成为共识。其实这个特立独行和随大流,就是一个意识和理念问题。大家的意识和理念一致,跟着这个干,就是随大流。突然有一个人冒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跟大家不一样的东西,他这个就叫特立独行。以中国的尿性,连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出人命,那么特立独行是要付出代价的。随着特立独行越来越多,于是特立独行就变成了各领风骚,然后就变成了潮流,最后这么做就是随大流。
特立独行和随大流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如“阳在阴之内,不在阴之对”。特立独行中,孕育着随大流,随大流里,淹没着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