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了朋友的消息。她询问我:“我新谈的这段恋爱,很多朋友都持消极态度,我还要不要继续?”
没等我开口,她又继续补充:“他家里条件似乎不怎么好,现在还在读研,身边朋友说他的专业就业也并不是很景气。”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所处的这段感情,曾经也不被认可。
01.
我是个南方人,大学选择了一所北方院校。去学校之前,我妈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谈那边的对象,我可不舍得你远嫁。”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妈妈的话,恋爱,以及谈婚论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直到我遇到了现在的男友。
一段时间的相处与了解,让我觉得我们非常合适。我们珍惜与彼此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已经在为未来做规划。
但因为男友是当地人,两地之间八百多公里的距离,注定要为我们的爱情增加一些被祝福的难度。也因为害怕妈妈反对,所以临近毕业我才将这个消息告知于她。
没有悬念,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不支持。
一开始我妈妈是以“距离”劝我,一一罗列“女孩远嫁”的坏处。在见过男友后,便以“这个男孩子看起来没有上进心,话也不会说”为由,劝我再继续考虑考虑。
我没有寄希望于短期内让妈妈接受我身边的这个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考验的,更何况男友对于妈妈来说只是个陌生人。
所以,妈妈对我的这份爱我需要保护,而我自己的爱情也需要自己守护。
02.
一档叫做《展开说说》的访谈节目里有这样一个观点:
“你不要一味地觉得父母说得不对,爸爸妈妈提醒你,你就别觉得这件事一定不会发生。你一定要假设他们说的是对的,你能不能承受这个代价。”
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因为人的心态、情绪、想法等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在未来一定可以守住这份幸福。
所以,即便我不认可妈妈对于“远嫁容易吃亏”、“男孩子必须要有上进心”的这些看法,我也假设了这些情况存在。
在妈妈的设想里,结婚生子后我将失去经济来源,由于距离过远,她们能帮助我的少之又少。而此时另一半的不上进,会让这个家难以支撑下去。
因此对于妈妈前一半的顾虑,我要求自己必须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实现经济独立。
一方面,经济独立可以解决物质问题。另一个方面,它带来的自我价值认可可以避免我在感情里迷失自我。
我没有选择留在男友所在的城市,而是回到家中,依靠大学寒暑假期间在补习班积累的经验及人脉,开办了自己的补习班。
学生家长非常信任我,我也在与小朋友们的相处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些让我妈妈觉得非常欣慰。
03.
而另一半顾虑被打消,是男友用他的品性打动了我妈妈。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工作上不上进,过于寻求稳定,没有事业心,不代表他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是得过且过。
当时开办补习班比较费心力,于是我对男友说:“过来帮帮我吧。”没过几天,他就结束手头的工作,来到我身边。
他虽然对从事哪一份工作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对待工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与耐心的。无论是讲解题目,还是与小朋友沟通,都非常温柔。
“他可比你有耐心多了。”这是男友过来补习班几天后,我妈妈的第一句认可。
后来,补习班因为“双减政策”不得不停止。紧接着,我妈妈又因为老毛病犯了住了院。那一段时间,我压力非常大。
此时的男友并没有选择当一个旁观者。疫情期间,医院的陪护只能有一人,所以我与我爸轮流着照顾妈妈,男友就负责接送我们,缺什么东西也是他去购买送来。病情严重的那几天,他就在楼下守着,等我的消息。
病好之后,我妈对我说:“约个时间,两家人见个面吧。你看国庆怎么样?”
04.
所以一段不被认可的关系还要不要继续,我的回答是,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段感情,以及对方如何对待这段感情。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家人、朋友预设的糟糕情况。但你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要经过仔细判断与思考。
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对周围人礼貌随和的人,还是趾高气昂呢?是一个遇事有责任担当的人,还是逃避呢?是一个会时刻关心你,关心你家人的人,还是毫不在意呢?是一个尊重你所有选择的人,还是会以自我为中心呢?
家庭背景只能代表出身,金钱地位或许可以证明能力。但一切优势的底色,应该是人品。
除此之外,你要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否有好好爱自己?是否在某些事上做到对对方足够的尊重与理解?
你首先要成为自己的底气,才能在面对不确定、面对不同人的质疑、面对人性的善变时,坚守住内心的那份真,以及奔向未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