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今天呢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梁。
小梁从小就是个听话的乖孩子,这让她的父母都很放心。
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就当上了班长,大家都叫她哭班长。这是因为当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只有她哇哇大哭。老师问为什么,她说我爸妈都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了,中午不回家,我没有饭吃,要自己到学校外面找饭吃。班主任说,别哭别哭,我给个班长给你当。
当了班长以后,小梁得罪了不少同学,无论是管纪律还是查作业,只要发现有同学表现不佳,她都如实向老师禀报,丁是丁,卯是卯,像极了他那一丝不苟的父亲。
小梁在班上年纪最小,同学们都喜欢开她的玩笑,她也就跟着大家一起笑,可是到了后来,玩笑越开越大,她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就只好哭了。小梁成了名副其实的哭班长。
小梁觉得自己很不会说话,有社交恐惧症。可是大家都觉得不是吧,你还不会说话,你话那么多。可是话多不等于会说,小梁跟他的父亲一样,做事认真,行为古板,说话直接,嘴巴笨拙。会说话的表象只是因为她与能说会道母亲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渐渐地学来了她那种说话的样子。但表象终归是表象,骨子里她还是害怕社交的。
很多时候,小梁在路上走着,倘若遇见认识的人,她的本能反应是远远的躲开,绕着他走,生怕被对方发现了。因为她害怕打招呼,更害怕说了一声“嗨”以后就再也无话说的尴尬。
小梁真的不喜欢社交,她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玩。比如一个人打牌,翻开左手边的牌,出牌,盖好,再端起右边的牌继续打。比如给杂志封面的美女举办选美比赛,一本本的杂志,经过层层选拔,步步淘汰,最后决出冠亚季军。其中主持人,参赛选手和点评嘉宾的所有人的台词都由她一人演绎。
母亲想培养小梁的胆量,带着她报名参加了很多的演讲比赛,也拿过不少的奖。可是讲台上的她越光鲜亮丽,她就越感到生活中不会说话,不善社交的自己是多么的不堪。 他讲过很多故事,但没有一个是她自己的,她说过很多道理,但都只是“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这样大而空洞的口号。演讲的时候,稿子是提前写好,完全背下来的,听众是坐在下面,专门来听你说话的,因此对于她来说,站在台上演讲,其实是一个最最简单,最最轻松的交流场景。而实际生活的场景远远比这困难的多,难到她举步维艰。
对于这样一个经常参加演讲比赛的人,她在日常交流中的手足无措似乎很难被人理解,就像是一个喜剧明星患了忧郁症一样的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不被理解又怎样呢?子非鱼,你也非小梁,不理解也正常。
小梁希望自己变的更善于社交一点,有时候他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强迫自己跨出那一步,比如今天我一定要跟遇见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我今天去买东西一定要跟老板砍价。但每次的结果往往都不太理想,下一次要想再鼓起勇气就变得更难。
小梁需要更多的勇气,小梁需要更多的鼓励,小梁需要更多的自信,对于社交的自信。
后来小梁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故事,她发现,社交这件事情,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谁不是经过不断的练习。就算先天存在某些弱势,也一定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弥补。
小梁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一个令她感到安全和友善的场所刻意练习。
直到有一天,小梁遇见了AACTP,在这里,一个温暖的氛围给了她勇气,一群热情的伙伴给了她鼓励,一个专属的舞台给了她自信。
终于,小梁找到了那个令她感到安全,友善的场所。
从今晚起,小梁开始了刻意练习,她要不断地练习,继续练习,直到成为自己心中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