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的内心矛盾

    今天开学会议,讲到班级老师分配的,当听到“张老师不再担任闺女班的语文老师”消息时,我手中的笔应声落地——作为母亲,我的心猛地一沉;作为同事,我的脸颊微微发烫。

  两年前,我以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选择让闺女跟着我在这所学校上。白天,我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放学后,我的女儿蹦跳着跑进张老师的班级。这种奇妙的双重保障让我感到无比安心。张老师带的班级班风淳厚,她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严与爱的分寸。女儿常说:“张老师的语文课像讲故事一样有趣。”

  如今,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家长群里消息闪烁,焦虑在字里行间流淌:“孩子们刚适应”“为什么要换”“能不能挽留”。作为教师,我理解学校的难处;但作为母亲,我无法克制内心的不安。最终,母爱的本能驱使我走向校长室。

  站在熟悉的办公楼里,我的身份第一次如此模糊。校长抬头看到我时略显惊讶。我语无伦次地表达着家长们的担忧,甚至脱口而出:“如果需要,我可以兼任班主任......”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不妥。校长温和地解释制度限制,随后接连响起的电话让我如坐针毡。我慌忙补充:“如果张老师继续带班,我们家长愿意全力配合......”

  我也去找了张老师。看到她眼下的乌青,我忽然明白:我们只顾着表达不舍,却忘了关心她的健康。走廊上遇到赵主任,她轻声说:“就算勉强留下,她也找不回当初的状态了。”

  夜幕降临,我在双重身份间辗转反侧。作为教师,我担心校长是否会觉得我任性冲动。作为母亲,我又为女儿的适应问题忧心忡忡。微信群里还有家长在@我,询问后续进展。我回复:“我们尽力了,现在要相信学校的安排。”

  月光洒在备课笔记上,我突然醒悟:教育的本质不是寻找完美的教师,而是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如果事情没有回转,我会告诉女儿:“张老师需要休息,就像花儿需要冬眠一样。会有新老师带来不同的阳光雨露,你要学会欣赏不同的风景。”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同时以教师和母亲的身份经历了成长。也许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在执着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在焦虑与信任中选择相信。而这份双重身份带给我的,不仅是纠结与困惑,更是双倍的理解与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