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是我研究的对象,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立刻决定买回来看看。因为,我写文章的时候脑袋一片空白,写东西非常困难,总写的文章字数在四五百字……
本次解读《10倍写作术》,作者:上阪彻
这10倍写作术到底是什么样的方法?为什么作者敢声称:从1天300字到1小时3000字的秘诀大放送。
这本书上阪彻所讲的核心在于素材。
这本书告诉人们写作有4大核心的能力:
1、定位能力 准确定位目标读者和写作目的
2、素材能力 快速收集、管理和使用素材
3、结构能力 搭建文章框架
4、成稿能力 提高文章质量和写作速度
作者分析了写文章为什么费时的原因有2个:一是、一定要写“好文章”的观念束缚;二是:没有素材开始写。回想我的经历,也确实是,比如我写去晋祠游玩,由于出发前就知道要写文章,所以看的非常仔细,回来写的时候就下笔迅速。同时写的时候也没有想到非要写成一篇好的文章。就这样,文章就写出来了。后来还有几篇,都写的相对不错。就产生了以后要写“好文章”的念头,觉得不写出“好文章”对不起阅读我文章的人。就这样,日更也断了,文章也写不出来了。
接着,作者告诉读者,文章还不可以动笔,还要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确定目标读者和写作目的。这条非常重要,因为一篇文章写出来是让人来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兴趣。那么就要对什么读者感兴趣进行挖掘。同时再挖掘表面目的和真实目的。比如:要写“交通安全”的题目。我们的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安全素材,但是却犹豫不决到底写什么,这时候,我们把写作目的定为:预防交通事故,读者定为:老年人。会怎么样?是不是一下子清晰、具体了,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个清晰、具体的目标,我们再收集素材就好更合适,更精准。
第二步就是要搜集素材了。这一步非常关键,一篇文章其实都写的是素材。
搜集素材作者给了2个建议:所看到的即是素材;所感受到的即是素材。
整理素材作者强调:及时记录。把素材一条一条写出来,然后分类整理。
转化素材作者提到:他人的意见和录音都可以转化成为素材。
第三步就是文章结构,也就是素材的配置。
素材要按照易读的顺序来排列,就像给对面的人讲一样,考虑对方的知识水平,根据对方易懂的顺序和逻辑方式来写。作者还讲:没有人主动读文章,所以开头非常重要,一个有趣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读下去。文章收尾的地方关乎到读者的读后感想,写总结的话就好,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文章在最后收尾用金句,让我们不由得想转发就是这个道理,读者读完,非常想分享出去,这就达到了写文章的目的。
第四步是润色,也是作者所说的成稿。
这一步,作者提出“一气呵成”。初稿写完不要直接发表,要暂时的停一停,冷静下来再看自己的文章,能看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修改后,让文章更流畅。在改稿的时候要从“大”到“小”,也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否则一味修改细节,会忘掉全局的观点。
在全书的最后,作者贴心的写了不同文章的配置方法:
800字文章、2000字文章、5000字文章、10分钟写出简单的企划书、20分钟写出500字书评……真的是非常的实战。
再一次给大家推荐这本《10倍写作术》,作者上阪彻,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一本10万字的书籍只需要花费4-5天,基本一个月写一本书,一年出12-14本书。在此期间,还会发表人物采访和一些企业报道,多的时候一个月10篇,每篇3000-7000字,合计一个月5万字。这样的速度让我深深信服他所说的话。
积累素材,下笔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