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个好奇症患者,平时喜欢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这其中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是我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关于人性,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看法,而我想捡取三种有趣的现象与大家共同探讨,此篇文章为第一种现象。
第一种现象看起来很奇怪,但说奇怪也不奇怪:
同样的一批人:
1.当他们看到漂亮姑娘嫁给所谓“长得丑的富豪”的时候,十分不开心,说姑娘眼睛瞎了,嫁给一个这么丑的人,就是在乎钱,就是绿茶X。(这明显是在以貌取人,是在鄙视人家富豪的才华和本事。)
2.当他们看到漂亮姑娘和帅哥在一起的时候,又说人家姑娘以貌取人,看脸不看本事。(是吧,你看,他们自己以貌取人就可以,人家姑娘以貌取人就不行了。)
所以,漂亮姑娘就都该嫁给长得不咋地,本事也不咋地的人?同样的例子,放在帅哥身上也是一样的。因此,可能对于这类人来说,所有的“以貌取人”也许都是幌子,只是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漂亮姑娘。
我将这种思考方式称为缺口式的思维方式。若硬要为其下一个定义:
某人由于某种原因[1],
而持续[2]地获得糟糕的体验,
因此形成的一种对外界的激荡性[3]应答机制。
说明
[1]这种原因就是缺口的来源,比如家庭的不幸、社会的黑暗、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等等。
[2]“持续”也可能包含了一种落差,比如一个以往成绩好的人高考因发挥失常而进入了一所充满了(他认为的)差生的学校,不屑于与身边的人相处,并过分放大“差生”的缺点。
[3]“激荡性”意味着不可商量、停止倾听、放下理性。
当然,这里缺口不能与讨厌混淆。因为每个人都有讨厌的人和事,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达到缺口这个程度。从讨厌上升到缺口,关键在于“持续”和“激荡性”。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缺口,但有区别的是,有的人能超越自己的缺口,而有的人不能。但也不能说无法缝合缺口的人就一定是不开化、不上进、还没长大等等等等,这里笔者主要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1.缺口的大小
尤其在孩童时期,当一个人的心智和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时,遭到无端的家庭暴力、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将气撒在你身上、性虐待等等都会在一个孩子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而这种创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修复的。
2.个人特质
笔者个人并不是很赞同后天影响了一切的观点,因为从出生开始每个人就是不同的个体(这里所说的不同,是每个人本身的不同,排除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因家庭环境的不同和所在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变得不同的干扰因素)。加之后天因素所造成的不同,每个人对外界环境压力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不可一概论之。
3.是否从缺口效应中持续地尝到甜头
比如一个从小经常遭到家暴和校园凌霸的孩子,可能软弱回避,也可能强硬霸道。但比如他在强硬霸道的道路上持续地尝到了甜头,往往会把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一种人生哲学,并带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典型案例
1.以貌取人
这里的以貌取人说的不是指“这世界鄙视长得丑的人”。事实上,字典中给出了以貌取人的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和才能,这很显然不止包括“这世界鄙视长得丑的人”,还包括“长得好看、爱打扮的人一定水性杨花、不务正业”等等。而许多人只看到前者,因为自己相貌不出众不受到瞩目甚至受到歧视这个缺口源而形成了一种“长得好看、爱打扮的人一定水性杨花、不务正业”的缺口式思维方式。
2.学霸都是煞笔
痛苦的中学时代让很多人不堪回首,大部分人对这种学习并不感兴趣,刻苦与坚持本身是很难做到的,这为缺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加之,是有一批人死读书而运用不到实际,也是有一批人跳出教育制度却能混得很好。但这种仅从两极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人们忽略了教育、知识的重要性,高情商、做人到位能为你带来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这两个东西解决的。笔者认为,一要看行业,二要看层次。从行业来说偏技术、研发等方向的职位相对需要更多硬知识(当然,做技术牛人和做技术负责人还是有区别的,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从层次来说,比如哪怕你托关系进了一家跨国公司,为了往上走,为了与各国客户搞好关系,你不可能不需要语言知识,不可能不需要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不是所有人都能配个翻译的,许多东西要靠你自己。做设计、产品、市场、甚至销售,你不能只有情商和做人,你得有品位、有见闻。至此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硬知识了,更是一种想要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
再者,中国乃至从中亚起往东的社会,更偏向于集体社会,讲究长幼有序。似乎会说话,能照顾场面早已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很多年轻人学识广博但不会打理人际关系,就恰好被人抓住“把柄”来说(事实上,这批人也未必很能打理人际关系)。
因此,事实上情商和学识都有其重要性,但很多人过分地了放大高分低能的存在,也过分地强调了低分高能的存在。
这也是笔者不是很喜欢热剧《余罪》的原因,很多人说自己是屌丝是一种自嘲,而我在《余罪》中却看到了一种自以为是的飘飘然。戏剧化冲突或者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种,就像并不是所有爱情里的矛盾冲突都需要用癌症来突出一样。
笔者建议:
1.人无完人,缺口并不等于缺点,并不是所有的缺口都需要去修正的。比如你因为持续的情场失意而认为所有的爱情都是虚妄、所有的男人(或女人)都不是好东西并完全拒绝接受不同的观点,只要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快乐开心,也未尝不可。
2.如有可能,求知、见闻、反思。虽然说人都很难开化,但自我教育不失为一种方式。放松神经、放开视野,多去接触一些不同人和事物,试图理解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豁然开朗。
3.有的时候缺口会达到需要外力校正的地步,这时候笔者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