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南木木
萱毕业进公司不久,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其中有个女生和她挺合得来,她们经常一起吃食堂,偶尔约着一起逛街……
可是最近她觉得那个女生对她的笑脸视而不见,语气也不甚友好,偶然翻朋友圈,发现她还被那个女生屏蔽了,萱难过的说,好像被“分手”了。
我觉得我对她挺好的,她又有了新的小伙伴。
有种“说好一起单身,你却先有狗子”的感觉。
童话书里,弱小的主人公通过努力,终于打败了恶魔,我们被烙上信条,努力都会有收获。
大家跑啊跑,好像有什么不对?有人悟性高,有人认识晚,萱是第二类。
回头发现并没有获得俗世赏悦的那套“好标准”后,我们开始质疑,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错了呢?
没有哪里出错。
只是成年人交友法则里,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就必须对你好的。
别人抱团了,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她们互相提供了新的价值,比如:情绪价值、生存价值、晋升价值……
《我爱问连岳6》(这个系列是作者连岳和读者的互动)里有一篇文章,叫《哭泣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经历》,事情很简单,却颇富深意。
大概就是:9岁小男孩有一个很要好的邻居朋友,好朋友还有一个月过生日,说过会邀请小男孩,小男孩十分期待并准备了礼物,可是好朋友生日那天,小男孩等到了晚上,也没等到电话。
最后才知道好朋友家带了其他6个小孩,已经出门开趴梯了。
是的,小男孩没有被邀请。
小男孩知道后,眼泪刷的流下来,饭没吃几口,回了房间,小男孩妈妈没敢跟上去,想着让他自己消化一下这个消息。
小男孩妈妈犹豫了,要不要把真实世界展现给他看?
她想告诉儿子:孩子,感情这些事情不一定完全对等的,你对人家全身心付出,你不能也要求人家也同样对你全身心付出,如果你一直抱着这个想法,以后等你长大后,你会经常失望的。
在你付出的时候,你只要是自己甘愿的就OK 。
但,实际上,小男孩还是没办法理解妈妈这句话的意思。
后来小男孩说了一句:大人的世界,真不想进去,我想在孩子的世界里不出来了。
小男孩妈妈的犹豫,类似于《奇葩说》中的一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
大人的世界真复杂,其实孩子的世界,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
或许他们很早就知道童话是假的了。
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什么是善与恶。
挫折是需要他自己去经历的,小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不会因为一点问题就心理变态,不要太小看他们了,相反,一直保护他,不让他承受一点风雨,这样的小孩才更容易跌倒。
连岳回复读者,其中有一段:
寻找、建立并维护友情,是孩子生活的重心之一,其中学到的技能,我们得用一生。
很多原则,就是你的孩子通过哭泣学到的,它包括这几点:
我喜欢一个人,这是寻找友情的开始。
我向他示好,我喜欢跟他玩,对方也喜欢我,喜欢跟我玩,友情开始建立。
我喜欢对方,但对方不一定喜欢我,比如:他不邀请我参加生日派对,不喜欢和我玩。这不意味着对方坏,只是我不适合他,正如我不喜欢吃苦瓜,并不能说明苦瓜是坏蔬菜。
别人有权利不喜欢我,不爱我,别人有权利不回报我的好意。
这只是说明我应该去另找新朋友,而不是纠缠对方:我对你好,你必须回报同样的好!没人有义务照顾你的单相思。
更不应放弃自尊,刻意讨好对方,你这样成不了对方的朋友,你只能成为他的奴隶。
遗憾的是,很多成年人就是这么处理关系的,要么恶心地谄媚他人,要么无来由地仇恨他人,无法平等对人。
这个小男孩的经历就是萱的经历,或许是每个人的经历。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从我们知道世上没有圣诞老人的时候,就长大了。
童话被打破了,怕不怕?
不怕。
我们知道世界变复杂了,但并没有不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