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时隔三年,我又一次拿起了《围城》这本书,相较于三年之前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第一次看《围城》时,充满了疑惑,为什么钱老和杨绛先生的婚姻如此的幸福,却写下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这样的句子。时隔三年,我开始理解了这句话。其实婚姻并不会导致不幸,只有错误的婚姻才会导致不幸。

  或许这一切的开始就是错误,孙柔嘉倾心于他,方鸿渐亦半推半就,没有充分考虑两个人是否真的合适,也没有细细询问过双方家里是何看法,就匆匆订婚、结婚,结果方家嫌孙家不懂礼数,孙家嫌方家墨守成规,方鸿渐面对妻子娘家的压力窘迫为难,孙柔嘉凭着身后的势力毫不相让,渐渐的,吵架成了日常,方鸿渐这才看到婚姻的真实面貌,原来谈恋爱和结婚根本就是两码事。谈恋爱只讲喜欢,而结婚却要合适,他和孙柔嘉根本不合适。婚姻并不会使人不幸,不幸的性格才会使人不幸。从文学的角度讲,一个悲剧的诞生多是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叠加,《祥林嫂》这类也许是社会悲剧主导,但《围城》是性格悲剧主导。

  在我看来,所谓围城,不过是逼着人们将年轻时候的野心束之高阁,然后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在一座以平庸为名的城池里,不甘于此,却再也无法走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